每天分享手帳,還有分享著每月的進度目標表,有不少人在Instagram 上問我:
「怎樣才能像涵寶寶一樣堅持一件事情?你不會想放棄嗎?」
其實,我也曾經很想放棄,或是說,有些事情,我認為放棄其實是好事,重點是:
面對自己想堅持的事情,是不是能堅持下去。
以下是我自己的經驗分享
我自己觀察,我最常想放棄的時間點有以下:
1. 正式比賽/檢定/課程/活動快開始前一天到一週
開始自我批評,到底為什麼要報名這個,心底聲音開始出現:這好可怕、這沒有用等。
2. 進度落掉的感覺出現時
可能因為帶著完美主義的概念,覺得進度落掉,代表不完美的開始,就會變成很極端的想放棄。
3. 開始聽不懂時
以前比較極端,可能內在聲音會出現:「天啊,我好笨,竟然聽不懂...」、「那麼認真學到底是為了什麼啊... 又不會因此變比較強...」
4. 快結束時
有時候越接近尾聲,可能心中疲憊了,也會開始有放棄的聲音出現,甚至內心可能出現說服自己的聲音:「拿這個證照又能幹嘛,別人沒拿還不是過得好好的。」
5. 工作忙碌時
開始工作後,這是最常出現的原因,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是真的忙到無法學習,還是單純想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放棄學習。
1. 為了生存,大腦自然而然希望我們待在舒適圈
其實想放棄、想逃避學習、逃避成長,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大腦面對不熟悉的領域、環境,會認為是個可能有危險風險在的地方,那就會想要逃離,避免我們自己受傷。
過往的產業,可能一個工作可以吃20年不會倒,現在的產業變化之快,年資已經無法跟能力畫等號,所以隨時都需要進步、成長、拓展自己的舒適圈,才有機會讓自己不被淘汰。
2. 沒有準備好
沒有準備好,可能是面對未來方向還沒有想清楚,也可能是面對這個專業、課程、學習,沒有做好準備與研究,就迷迷糊糊的報名了,當你理解的越少、知道的越模糊,就會覺得這件事情越可怕,大腦對未知的事情會無限制地放大恐懼,所以就會想放棄。
3. 沒有耐心
這世代的我們,更是沒有耐心等待事情發酵,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各式各樣的通訊軟體、社群軟體,我們發出去的訊息可以馬上知道是否已讀,我們發的貼文可以知道大家喜愛的程度,每件事情都有即時的回應,所以面對無法即時回應的事情,我們已經沒了耐心。
4. 太多分心的事情
大部分的人容易放棄,也可能是因為選擇很多、可以分心的事情很多,所以放棄一件事情,看起來就不再那麼嚴重了,例如讀書到一半,有朋友的新貼文、有新一集戲劇上架等,都會讓我們輕易放棄原本想做的事情。
5. 沒有自主權
當一件事情,沒了自主權,就會更容易放棄,因為你不是為了自己奮鬥,而只是「應該」要奮鬥,所以就會常常選擇放棄,例如一堂課,若是公司要求自己去上的,除非會影響考績等,才會堅持著,不然大部分都會覺得,不是自己熱情所在,沒去、放棄也沒什麼。
1. 重新想想,當初的動機、初衷、目標到底是什麼
釐清當初報名、參加、開始的原因,是一個很好確認自己方向的方式,這個方式對我而言很好用,因為大部分想放棄的原因,都是當下環境或是特定狀況,導致於內心疲憊或是一時迷失了方向,這時候想想初衷,校正方向,就又會燃起動力、找到目標前進。
2. 接受「變難」就只是個過程
學習本來就會越來越難、越來越具挑戰,正因為他具挑戰,所以才有繼續的價值不是嗎?若是事情都簡單如吃飯、洗澡,那是不是其他人也就輕易獲得,那這樣做的自己,又可以為自己創造出什麼進入門檻呢?增強什麼特色呢?
3. 為想放棄的自己提供一個配套措施
每個人的個性與做事方式不同,有些人是需要一點壓力、感到挑戰感、感到興奮、更願意前進,有些則是有壓力會更容易放棄,所以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方式成長吧!
我自己如果真的想放棄了,我會先讓自己休息一下,看個自己喜歡看的劇、放空一下、找人聊聊,再來重新面對挑戰,常常會發現一些新解法,重新有動力面對!
如果是面對進度落掉,完美主義微上身,這時候我就會重新定一個自己的進度,當自己能持續動起來,就有機會再趕上進度的!
4. 為自己準備一個:正因為沒有放棄而獲得成就的個人經驗
想想自己有沒有曾經,很努力後,嚐到那結束後、成功後的甜美果實感覺,再試著感受那時候的興奮、開心感,然後告訴自己:現在的努力,就是為了要再度嚐到那成就的甜美果實呀!
5. 找個精神領袖,或是一群人一起努力
一個人努力,容易懈怠,但當一群人,看到別人努力,自己就可能被激勵到,願意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再努力一下下!若是找不到這樣的一群人,也可以在網紅、KOL 中,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對象,他可能是個讀書帳、學習帳,是一個你看著他努力,也會想跟著努力的帳號,讓自己感受一下,有人陪伴一起努力的感覺吧!
6. 遠離那些要你放棄的聲音
有時候容易想放棄,是因為身邊有人一直期待你放棄,可能是家人出自好意,怕你壓力太大,常常建議你放棄,或是因為你的目標跟他們的理想不符合,所以有一種看好戲的感覺不斷建議你放棄,或是因為社群上的一些人,一直炫耀他們的生活,讓自己開始懷疑人生、開始覺得自己到底為何要這麼努力。
面對這些聲音,當然可以靠自制力面對,但是久了,還是容易疲乏的,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物理性杜絕他們,少跟他們溝通、相處的方式,斷捨離,讓自己可以更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放棄本來就可以是個選項,當自己已經無法承擔、已經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已經長期影響了自己的情緒等,只要想清楚了,放棄何嘗不是一個好的選項?
上述分享的,是當你,因為一些其他短暫因素、環境原因,而開始想「放棄」時,自己可以採用的一些解法,但是,當你發現,堅持下去、堅持到最後,你已經不知道目標在哪、目的是什麼,整個過程只有痛苦不堪、沒有一點期待與開心,那放棄,是個解法,也是讓自己有機會,找到更適合自己目標、方向的方式!
為什麼說學會好好放棄很重要?
是因為更多人,放棄了卻放棄得不乾脆,一直想著:早知道我就不要放棄了、我放棄我就是魯、就是廢,變成看似放棄,卻停滯不前。
放棄,是為了找到更理想的方向、更適合自己的目標與成長的速度,記住自己放棄的原因,就堅定前進吧!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