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機會與人互動,可能是學校同學、可能是公司裡的同事主管、更多是伴侶與家人。
前些日子,看了日劇【凪的新生活】,裡面講到日本的「讀空氣」文化,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讀空氣,正是因為我們期待自己可以融入在特定的群體中,期待別人接納自己、對自己產生好感,但極端的表現,就是我們常感受到的,為了配合對方的喜愛、配合當下的氛圍,開始有種「戴面具」的感覺。
戴面具,想當然耳,我們無法用自己最真實、最自在的一面面對其他人,或許有機會獲得別人的接納,但久而久之,自己身心靈好疲憊...
這一篇想提供給,有這樣狀況的人們,可以找到一點方向。
以下是最常見的原因:
1. 期待被所有人喜歡
2. 害怕衝突、害怕被拋棄
3. 不知道可以有說「不」的權利,你認為這是應該的、必要的方式
4. 想假裝/表現自己沒事
5. 面對這個人,你內心深處,其實是有其他想要獲得的東西、其他目的
6. 對自己極度沒有自信
很多是來自小時候的環境所造成的,例如:
1. 認定愛是有條件的
可能是家中,當自己有所成就、考試考好、拿到獎狀獎牌時,才有可能換得爸媽的關注,所以變相,「我讓你感到開心,你就會愛我了吧?」,開始變相,透過討好的方式,期待對方愛自己、接納自己。
2. 長期被爸媽忽略
這可能是因為爸媽的自戀行人格,或是因為有其他兄弟姊妹、爸媽的工作、其他環境因素,造成自己長期被爸媽忽略,覺得沒被愛、沒被關注,太渴望被愛。
3. 曾經因為表現真實的自己,而被嚴厲斥責、輕視、忽視等
例如,自己很喜歡運動,但卻被爸媽斥責,要好好讀書,或是LGBT同志身上,因為爸媽無法接受自己真實的感受,所以乾脆換一個爸媽期待的樣子,來求一個勉強生活的方式。
4. 你打從心底無法肯定自己、喜歡自己
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自己總是次別人一等。
1. 當一個「好人」,不等於要當一個「討好別人的人」
重點在於,在行為當下,你是否開心、是否自在、是否有不得已/被迫的想法存在,討好別人時,我們可以以為自己是一個好人,或是這是一種友善的表現,但可能其他人眼裡,並不然。
可以試想,自己有沒有遇過,當下你已經可以看到對方的面具了,即使對方不自知?這時候的你看著對方,內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是很願意跟對方交流,還是其實內心感到不舒服?
2. 你對自己的方式,別人是會有樣學樣的
當你討好別人,很可能代表你背叛了自己,例如:你本來規劃週末要在家好好看部影集休息,但因為同事邀約,所以只好背叛自己的規劃。
當你總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到最後面,別人自然而然也會跟著做,不在意你的需求,對你更加予取予求。
3. 追求別人的認可,可能會落入無底洞
我們總期待著自己,如果有OOO的認可、稱讚,我就能讓自己多一點自信、我就不用再去討好別人,但你會發現,即使收集到好多人的認可,很可能落入一個,「不夠、這還不夠、再差XXX的認可就好了。」,其實你區的不是別人的認可,而是自己對己的接納。
(建議延伸閱讀:#自我肯定 從日常生活開始 )
4. 需要討好的方式,已代表他們打從心中拒絕你了
我們總以為,討好對方,就可以受到對方的接納,就有機會成為對方的一員,但其實,當你需要用取悅的方式接近他們,他們也有意識地在心中劃出一條線,而這條線,會讓你們終究不會是朋友。
5. 即使你獲得大家的喜歡,你還是會孤單
討好著對方,代表著,你講的東西不是自己真正想講的、你表現出來的模樣不是你真心想要表現的模樣,所以即使看似有了對方的接納,你還是會懷疑自己,自己值得嗎?若被他們發現我真正的樣子,他們會不會討厭我?所以你更加保護自己,講的東西都要包裝,久而久之,很累、很孤單。
1. 為什麼非這個群體不可呢?
不是你在這個群體找不到歸屬感,很多時候,是因為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在真正了解自己前,就急著把自己塞到某個群體中,才會一直覺得格格不入、需要用討好的方式與這個群體共處。
練習思考:自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理想自己的模樣是怎樣?目前是在這樣的道路上嗎?
2. 你真正的目標是什麼?你的目的是什麼呢?
有時候我們想討好一個人/一群人,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對這個人有興趣、很有話聊所以想跟他成為好朋友,而是我們有其他的目的在,例如:有些人認為用討好的方式,才有辦法維持人脈,未來找工作時才有更好的機會;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不是先確認自己目標的工作是哪些,認真準備工作上所需要的經驗與能力呢?
練習思考:面對自己真正的目的,是不是有其他方式可以達到?真的只能透過討好特定的人才能達成嗎?
3. 你的人生目標、近期目標是什麼呢?
有時候我們會不自覺討好別人,是因為當下以為:「這麼做,對我也沒差,順著她的意討好他,有什麼不好?」,可是後來可能就後悔了自己當下的答應的事情或是討厭那時候自己的行為。
當你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近期目標是什麼,你會想要把所有的時間為它準備,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怎麼會想要浪費在討好上呢?
練習思考: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呢?這個月的目標、今年的目標、3年的目標訂立了嗎?目前完成度如何呢?
4. 拒絕,真的都會導致不好的狀況嗎?
有些人是因為害怕拒絕、衝突,所以選擇用討好的方式,而這些都有個前提:「拒絕/衝突等於不好的方式、不好的結果。」但實際上都是這樣嗎?
例如:當自己求職時,遲遲收不到通知信,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錄取,會不會反而心中開始想「拒絕就趕快跟我說,這樣我就不需要花心思期待,好痛苦...」?
練習思考:過往有沒有什麼經驗,是拒絕後有好的結果?試著記錄下來,累積自己「拒絕」的信心。若自己很害怕面對面拒絕,可以先從「讓我先想一下,慢點回覆你」的方式開始!
建議延伸閱讀:#拒絕別人 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怎麼辦?
5. 若不討好,最糟的狀況會怎樣?
有時候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討好,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的不好經驗,因為沒有討好,可能換來爸媽毒打、老師痛罵等,所以我們把這樣的情緒帶到現在,我們都忘記我們長大了。
有時候當我們釐清這些恐懼,發現,其實在腦海裡好大好大的怪物,寫在紙上、一一拆解後,他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有威脅性!老話一句「長痛不如短痛」,直接面對它,有時候更能賺得精力來達到我們真正想要的目標。
練習思考:如果現在的我們,不去討好對方,最壞的狀況會怎樣呢?真的因此就沒工作了?真的因此就沒朋友了?真的就沒有未來了?真的都沒有其他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真的會向對方威脅的樣子一樣朝最壞的方式發生?對方講的真的都是有根據的都是事實?
-------
有些人會說,「為了生活不得已啊!」,或許我們可以先試想:為了怎樣的生活?這個生活真的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生活?這個不得已,會不會背後其實還是有選擇的?只是這個選擇是困難的、是自己內心不想面對的?
這個社會很不友善、生活不簡單,但我們還是可以試著用自在一點的方式來面對。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