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ryanshiba〉
上大學實在太久了,要不是上週在咖啡廳閒晃遇到一堆高中生在討論題目,再加上前幾天和朋友回以前的高中,我壓根不會注意到,這週就要考學測啦(茶)。作為高中生,對大學的憧憬肯定是有的,但那些想像大多數也真的只能停留在憧憬的層次──因為真正現役的大學生們可能都會告訴你,你想太多了!雖然大學基本上算是多數學生教育生涯的最後了,但絕對不代表你是可以爽爽過的(上次還很感嘆地和朋友談到,每個系真的都有每個系的苦衷,絕對不是只有傳統上大家都覺得很難念的系才辛苦啊)。
於是乎呢,我和朋友也順勢就聊到,大學和高中最大的差別在哪。而我們也不約而同地講出同一個答案──作為大學生,你必須學會積極主動!
高中生(或高三生)也許可以(或必須)因為各種壓力而把升學視為自己人生眼下最重要且唯一的目標,每天複習再複習各種教科書講義內容,考完再讀,讀完再考。但大學就沒這麼簡單啦。(友人表示:好想回到高中,雖然辛苦但很單純,什麼都不太需要想,只管讀書就行的日子)你要不要加入社團、系學會、學生會,申請獎學金、交換、實習計畫blablabla,都是「你自己的事」了。因為高中的時候,基本上真的只需要讀書,導致大學了還是很多人不懂得替自己爭取機會,我覺得非常可惜。
也許你高中可以整天不讀書,什麼都懶得做,但大學了,如果還是一樣的心態,看著你身邊的人一個個申請到實習,出國一年當交換學生,然後你成績也沒搞好,也沒什麼像樣成就或經驗可以說嘴,那你大概就會開始無止盡的後悔。
對自己的投資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不過這前提也是你要積極主動到,能夠自行安排規劃投資自己的方式。例如,我有朋友就讀戲劇系,於是每個學期都會花上一筆不小的費用,讓自己去看舞台劇,以培養未來作為表演藝術工作者的素養。畢竟,專業(主修核心技能)的深化,不可能只透過學校的課程,就像不可能因為讀英語系,就認為自己完全不需在課外接觸英語。
另外,我認為,對大學成績的重視,必須建立在用途上。如果你需要大學成績,申請獎學金、交換、研究所等等,那維持就有一定的價值。但如果要用高中時看待成績的方式看待大學成績,我其實覺得不太有必要。我不是在鼓勵大家放掉自己的成績,我的意思是沒有必要在像以前一樣斤斤計較。(如果是你真的很喜歡的課,想拿到高分也是理所當然呀)畢竟,在大學裡,值得你投入心力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的。
〈bryanshiba 其他文章〉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