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這是我第一次撰寫電影的觀後心得,撰寫的原因純粹就是,想記錄在觀賞電影時的感動與情緒,所以在這篇文章裡會比較少提到,電影本身哪部分很厲害,相對地,我會偏向針對感動的畫面加以撰述,並著重在這部電影帶給我的一些啟發。
本文章會有部分的劇透就請自行勘酌囉!
-
圖片擷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7CAjpdRaXU
導演:馬克·韋伯
主演:克里斯.伊凡、麥肯娜.葛瑞絲
-
本劇最主要的故事劇情,其實非常的單純,基本上就是一個沒父沒母,由舅舅(Frank Adler)從小帶大的天才少女(Mary Adler),因為天賦異稟(Gifted),外婆(Evelyn Adler)希望帶給她資優的教育,但舅舅則期待,她能過著平凡的生活,而不希望她像她的母親一樣,由於天賦,喪失了對生命的熱忱。
本片最讓我深刻的部分大概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這部片喚起了我對資優生的一些回憶,第二部分則是她舅舅的哲學教育。
影片中資優教育的選擇,讓我再次思考資優教育的意義。從小到大,只要是住在類城市的孩子,就讀的國、高中,多少都有設立所謂的「資優班」,而我也一直在思考這種班級設立的適當性,即便我並不符合資格,進入相關體系,但我至少是被認為好成績的學生,換句話說我是成績介在班上前10-4名(很特別的區間)的學生,所以身為這樣的腳色,我總會思考一些問題,例如:「如果我得到了像他們一樣的教育,我搞不好也有傑出的表現,並考上更好的志願」,同樣地,我也會反向思考,「如果我沒有在普通的班級,也許我就較少有機會,涉入不同學生的群體,去面對更多元的人、事、物」,而電影中有一喬段,或許就是在敘事相似的想法。
有一天女主角正搭著公車去上學,她發現她曾嗆過的弱小男同學,攜帶了一個非常傑出的自製美術作品上車,但在走到自己的公車座位時,卻被其他的同儕給欺負,小小的女主角,於是伸出正義的手,去對付欺負小男生的同學,而在這個片段當中,我自己認為有三個價值的隱含,第一項 ,性別價值的顛覆,女性可以透過自己的行動,表達對社會不公平的訴諸;第二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價值傳遞,弱小的男生,仍可以透過其他表現,受他人肯定與鼓舞,第三項,則是同理心的闡述,一個旁觀霸凌者的孩子,要如何打破一同嘲笑的愚昧,建立同理的心態,並幫助他人,而這三項價值觀的傳遞,又屬同理這一項最難被理解與學習,因為人時常忘記自己該站在別人的高度去理解他人,就如筆者我有時總會用過度放大的心理,去解釋自己所理解的世界,然而當自己未能去感受他人的內在時,就很容易犯下這樣的錯誤。
同理,資優教育,把同樣聰穎的學生歸類在一起,使之接受更超前的教育,然而接觸不同類型的人,可以讓一個人成長,並受到更多元的刺激,同時也能與之建立關係,來維繫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說,如果電影中的少女未能接受普通的教育,或許就學不會如何欣賞他人的表現和同理他人的感受,抑或是理解他人的價值,來建立一段好的關係,而最終只進入一個更狹窄的思維,追逐著看似傑出的價值,卻剛愎自用,然而我非常清楚資優教育,可以讓這樣的孩子,在更有效率的環境下學習,我也清楚並不是普通教育就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但不可否認的卻是此類教育體制的塑造,總讓我們容易狹窄化共同景仰的價值,甚至相當性地塑造了階層,並讓我們喪失了教育不同天賦孩子的機會。
在一段情感關係中,有時候會非常容易的自責,自己是否帶給對方快樂的情感,甚至懷疑自己的存在是否讓對方感到不適,而這樣的感覺似乎建立在愛的鏈結上,這種愛可以是親情、友情或愛情,但只要是愛,就會希望對方從自己身上獲得愉悅及幸福之感,所以當彼此的衝突發生時,自我矛盾的心理因而呈現,即便憤怒對方的行為,但更多時候,是憤怒自己沒辦法在這樣的衝突中,掌握好自己的情緒,並維持帶給對方的幸福感,因此感到沮喪與難過,便以否定的心理狀態來拒絕自己存在的價值,而影片中有一喬段,或許就是在敘事相似的想法。
一部電影中,不免的有小小害羞床戲,而小女主角的舅舅與她的老師,就在一個喝了小酒的周末,不小心發生了關係,而這時舅舅也跟老師保證小女孩在隔壁鄰居家玩,不會回家,但是電影就是很八卦,隔天早上小女孩就不小心撞見了,老師裹著浴巾的樣子,尷尬不已的老師就趕緊跟舅舅道別,並搭車回家,惱羞的舅舅於是怒罵小女孩,為甚麼不遵守約定,提早回家讓他沒有私人空間,甚至讓小女孩認為她自己的出生,只帶給了舅舅更多的麻煩,事後舅舅非常後悔說了這樣的話,為了挽回小女孩的心情,舅舅帶小女孩到了醫院的候診間,不明白的小女孩只費了傻勁的一直等待,一、兩個小時過去了,這時對面的一個病房突然有了聲響,在外面等候的家人,也有了一點的騷動,這時醫師出來說「是個男孩!!」,在等候室的家人頓時歡聲雷動,這時小女孩也才明白,沒有一個人的出生,不是一場喜悅的過程,新生命的開始總是帶給他人無限的價值,只是隨著時間的過去,人很容易忘卻自己是有價值的,總會因為一段關係的裂痕,或是別人的一些否定,就被負面的情緒所覆蓋,承認自己的情緒,並肯定自己的價值,這樣才能在一段關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這篇觀後心得,只是我個人對資優教育的偏見與目前的認知,而一段關係的經營,我也不是非常擅長的專家,我只是想試著運用文字,表達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與衍伸的一些想法,歡迎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一起討論。
我是鐘鐘_如果喜歡可以幫我按個愛心或一起討論
其他筆者相關文章請點: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3 則回應
匿名
2017-08-23 13:26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7-08-23 13:30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11-07 00:58 #3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