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他們。
也許這些狗屎想法適用他們,但不代表"你"必須接受。Ok People, Let's Write This Bitch.
Lesson 1# Learning from Mistakes Is BullShit
在創業世界中,你最常聽到的片語就叫 (從失敗中學習)。人們掛在嘴邊的就是"失敗早及多失敗"。好像你一想要做點什麼,人們就告訴你準備接受失敗。無論是開發產品、徵召團隊成員等,但這些關你屁事,那是他們的狗屎失敗經驗,跟你無關。如果他們無法正確的定價產品,那他家的事,跟你無關。如果他們燒錢的速度大於賺錢的速度等…我可以一直寫,但聰明的你了我在說什麼。
順著這個Bull Shit邏輯,Learning from Mistakes是我聽過跟實際體驗過,最沒用的英文動詞片語。例如,產品上市失敗後,各部門檢視原因,逐條分析到不行,你最多知道下次"什麼"不該作;但接著"該做什麼",仍然是個謎。
體驗失敗絕對不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
一堆創業網紅文章認為,只要公司團隊不斷剝繭抽絲,披沙揀金,每一次的失敗都會讓公司離成功更近一些。但,哈佛商學院的研究指出:「你研發產品失敗一百次後的成功率,跟我首次發佈產品的成功率(它媽的)是一模一樣。」這個發現也解釋了物競天擇不停留在失敗的物種延續上,它永遠只會選擇成功延續的物種。這道理也包括看到這段的你。Learning from your own successes。你自已的成功經驗告訴你,什麼會有用,而且你能再重複一次成功。這個過程提供你創業動力的彈葯庫。
Lesson 2# Planning is A Fuckup
除非你三太子上身或諸葛孔明再世,可以預知未來。否則,你寫的"長期商業計畫書",本質上跟去廟裡求到的詩籤沒啥兩樣。為什麼? 因為有太多東西是你無法控制的 : 市場走勢、競爭對手、客戶需求、整體經濟等因素。但書寫商業計畫書讓你有一種可以"控制"事情的感覺,除了追求這fu外,它其實沒啥作用。
為什麼我們不直接叫這些東西為「猜測」就好。
開始命名你的「2017 Business Plans」為「2017年商業猜測」、「2017 Financial Plans」為「2017年財務猜測」、「2017 Srategic Plans」為「2017年戰略猜測」。好處是,你不會再煩心這些猜測文件,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你更需要的地方。不這麼作的後果是,你讓過往事件控制未來走勢。一旦客戶回饋不如預期,你仍執意發佈產品上市新聞,只因計劃書上的Mile Stone寫著:「今天上市。」問題點 ? 商業計劃書內容永遠與市場突發狀況的內容不一樣。
做事情沒有計劃也許聽起來很嚇人,但執行一個註定沈船的鐵達尼計畫有好一點嗎?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4 則回應
2017-10-17 23:36 #1
好有趣的風格啊~ 還有fight club梗
2
匿名
2017-10-18 00:07 #2
鼓勵了作者
1
匿名
2017-10-18 00:21 #3
鼓勵了作者
1
2017-10-18 06:31 #4
哈哈
現實生活真的就是這樣,謝謝你們的回覆。
我會繼續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