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歷史系。
本身科系關係,平常課程並不會觸碰到理財相關課程,但是自己對於金錢這回事卻是極度重視,認為金錢投資或是財富規劃是人人都需要具有的能力。
為什麼我會這麼認為呢?
因為大學畢業後,大部分人都會有正職工作,有收入便會有支出,有支出便需要收入
而這時自身財富規劃就是一件大事了。
做得好能夠讓你及時掌握現有的資金狀況並規劃資金分配,讓資金做最有效率的應用。
做的差可能會無法了解自己資金走向,變成月光族或是資金調度困難的情況。
然而要怎麼開始財富規劃呢?
這對當時剛接觸的我而言,財富規劃還是很抽象的概念,而且不知道如何著手。
經過查閱書籍跟方法後,我決定先透過支出紀錄做為自己財富規劃的第一步,因為在大學支出是每天必定會有的,而且每一天我們花費的項目不一。
如果一開始先針對支出的部分作分析,掌握自己支出方面的狀況,之後在支出分配比例上適時做調整或是分配,我覺得這可以作為一開始進入財富規劃的一個小練習。
也因此在去年9月就自製一個記帳軟體(使用google表單客製化支出紀錄),開始為自己資金的支出部分做紀錄,追蹤當月每一筆資金走向並檢討其必需性跟分布。
以下為自製google表單記帳介面:
接下來的這一篇主要使用2017年9月份支出表討論自己在金錢調度、現金流的方向做檢討跟分析。
備註:()內部為說明,其他為文件內容。
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摘要、第二部分為整體花費紀錄、第三部分為個別開銷需要程度分析
1.紀錄時間:2017/09/11-09/30(總共18天實際花費)
2.總體支出:4559元
3.平均日支出:174元
(此部分主要列出自己覺得重要的資訊跟指標,能夠在一開始看出重點,如果紀錄時間拉長,可以針對每一個月的摘要做比較,分析自己著重的點有上升或是下降趨勢,這一部分我主要紀錄整體時間、總體支出、每日平均支出。可以依自己的狀況作調整。)
以下為2017/09/11-09/30個人收支表:
(在花費紀錄方面我主要分成幾個主要類別:餐費、教育、交通、生活、出借、人脈、投資、娛樂、其他。這些比較大項的支出,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先歸類,之後統整成圓餅圖就可以很明顯觀察各自比例。)
總花費為4559元,
其中餐費占整體近七成預算,視為必須不可缺少,總支出為3139元,平均日支出為174元,數值經過計算之後跟原先預估值有出入,經換算日平均一餐接近60元。
(此部分為小摘要)
原先預估值應該會在日支出200上下,之所以會有高估情形有以下三點解釋:
(針對花費最多的第一大項,自己的小分析)
其次是生活的部分,占整體支出第二大部份,比例約五分之一,
總支出755元。
生活的部分占最大宗的支出為游泳券:600元,一學年期,畢竟自己本身喜愛游泳,期望能夠在閒暇不受拘束的到游泳館游泳,而買了這張券,強身健體。
(針對花費最多的第二大項,自己的小分析)
通常在開學之期間,生活以及教育所需要的支出最為高,這一次之所以能夠壓得這麼低,主要原因有下列幾項:
(針對花費最多的第三大項,自己的小分析)
最後,其他項目皆不足300元開銷,在娛樂和交通上,自己需求不是很大,加上自有腳踏車。
相較之下支出少很多。
(此部分依據每一筆的資金支出作分析,去判斷每一項目是否值得花費或是有不必要支出,之後可以做檢討跟歸納。每一選項由大至小5-1依序為必要到不必要花費,數字越大必要性越高,例如:每日餐費或是課程講義費;數字越小必要性越低,例如:額外支出、部分娛樂項目)
其中接近3000元為必要開銷(數字5),這當中以餐費為主,其次為接近1000元重要性也很高的4,主要為生活或是騎乘腳踏車無法達到最高效益的需求性花費,剩下的2、3各為185元、303元,分別為飲料以及額外多付出的影印費,在這上面的管控需要更為小心跟精進。
最後總檢:
2017/09/30
到了今年2018年,已經實際紀錄3個月,並在每一個月的5號前針對前一個月的紀錄做分析跟製作圓餅圖統整。現在已經初步掌握自己的資金流量,大概抓出支出每一類別的比例,也開始提撥額外資金做一些小投資。
自己覺得特別受用,推薦給大家。
Danny Hsin
最新文章資訊:
© blink.com.tw
2 則回應
匿名
2018-01-06 20:31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1-08 09:52 #2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