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苗栗崎頂的子母隧道,是臺灣唯一兩座相連的雙軌隧道,
因為它有兩個隧道,相隔不遠又一長一短,所以有子母隧道之稱。
這個地方最近大夯特夯,它的夯點大概是''像神隱少女一般的場景''
與其說這個地方夯,不如說是神隱少女的魅力太大,
像我就是因為聽到這個形容才心動出發的。
到了崎頂車站,走個大概5~10分鐘就會到了,
其實我覺得說是像神隱少女的場景,有點過於誇張了,
是很美,但是也沒有像神隱少女一樣,可能要找一下角度,哈哈。
這個地方最好趁春夏天的時候去比較美,因為一到秋冬,樹葉都掉光也沒那麼綠了,
雖然說是有另一番風情,但可能就更不像神隱少女的感覺了。
去完這個地方我心情變得很平靜,
有那麼幾個瞬間,我真的催眠自己把這裡當成神隱少女的場景,
催眠久了,真的有出現幻覺,覺得穿過這個隧道,就會走入一個奇幻迷離的世界,
只要進入那個世界,我就會重新記起某些被我遺忘在童年的人事物。
就像千尋和白龍一樣,
我們每個人童年中都有那麼一個白龍,被我們遺忘在童年中,
我們長大了,卻沒有帶他一起走,而把他永遠留在童年中了。
誰又敢說,自己的記憶是可靠的呢?誰又敢保證自己的記憶能完整留住童年,沒有絲毫漏洩?
記憶總是最不可靠的,一旦場景變了人疏離了交情淡了,記憶也就沒那麼鮮明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經驗:有些事情你有記憶,但又不確定是不是這樣,
你確定有這件事,但在你腦中卻生出很多種版本。
可能朋友借了你的某樣東西沒還,你們為此吵了一架,但你不確定那樣東西是什麼:膠水?橡皮擦?口紅膠?......
如果今天那樣東西還保留著,你或許就不會這麼困擾了。
我想,這大概是為什麼我會因為童年場景不再而感傷的原因,因為我太不信任我的記憶了。
最愛吃的店面關了,或許十幾年後,
我依稀還記得起去吃那家店的場景,但我卻記不起那家店的相對位置在什麼地方。
遲到或翹課時躲的小巷子沒了,公園的鞦韆拆了,平了舊樓又另起新樓......
在這些場景發生的童時,你的童年也沒了。
其實不應該說是沒了,而應該說,你的童年正一步步由現實的世界進入到一種虛幻抽象的角色,
它已經不存在於現實中,而只活在你的記憶中。
如果說有一部電影一個地方或一個事物,
能夠帶給你童年確實存在過的自信,能夠稍微帶你重溫童年的感覺,
我覺得是很珍貴的。
去了崎頂隧道後,我想起了很多我童年的小事,
與其說是因為隧道,不如說是神隱少女的功勞,
如果今天大家沒有用神隱少女來形容子母隧道,這趟旅程的心理活動大概就不會這麼豐富了。
我一直很喜歡宮崎駿的電影,他就是上述我所說的,能夠帶我重溫童年感覺的電影,
這一趟旅程我只能說,宮崎駿的魅力太大了,哈哈。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