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平安與正在受苦之人:
看到這標題,你們便知我是處在安然無事的情況下。
給平安之人:
昨日晚上,我在床上躺平不到半小時,便感覺到了地震,寒冷的氣溫、舒適的被窩、加上過去幾年對地震的經驗,這次搖動我仍舊選擇窩在被窩裏頭,耳邊隱約聽見母親及哥哥討論地震的事情,隱約接到了震央在花蓮,然後就沉入夢鄉中。
早上醒來,拿著早餐坐到電視前面,看見那比比薩斜塔還斜的白色大樓,下方新聞跑馬燈不停重複的信息。
我拿起手機,邊看新聞,邊刷著遊戲的每日登入,然後內心隨意的評論新聞內容,說著:記者真該學學怎麼好好問問題。
起初,我確實有想發一篇文章,但我隨即意識到,那些文字太過理性高傲了,那是一種糟糕的護教學,內容本身沒問題,但放在這種時候這種場合就是爛透。
在寫這篇文章之時,我同時省思我從昨晚到現在所做所言所想,點出一個事實:
我啊,太冷感了。
我想,大部分平安無事的人可能都跟我有類似的想法。
當我們感覺到地震時,憑著經驗覺得沒事就繼續睡覺或做自己的事。
當我們看到新聞時,我們對於新聞上那些數字毫無感覺,甚至有一種念頭:恩,傷亡比幾年前小。
我與這個世界的痛苦隔絕,自動建立起了隔牆。
我意識到,人心的狡詐,最深的惡意,存於人心的[平常]
我不會說此時此刻很懊悔甚麼,因為後悔沒有意義,基於補償心態想做些甚麼的心情也只是為了讓自己心安理得,意識到所言所想的此刻,唯一能做的除了認罪,其他別無幫助。
接下來的言語,是給正在受苦人們的:
我並未身在現場,但我嘗試想像你們的心情:孤單、恐懼、不安、悲愴、無力、無助、絕望。
在受困之中的孤獨、對未來災害或重建的恐懼、對尚未確定一切的不安、面對逝去之人的悲愴、對斷垣殘壁的無力、不知能做甚麼的無助、對死亡的絕望。
同時,我們會有憤怒,我們可能對媒體的反應憤怒、對政府的處理憤怒、對救災的速度憤怒、對允許發生這一切卻又沉默的神憤怒。
那份憤怒,似乎是無能為力之中,唯一能做的。
我,身在事外,太過理性,此刻,我唯一能說的,就是允許自己的情緒釋放吧,悲傷也好、憤怒也好,釋放吧。痛苦需要開口、需要傾聽、需要倚靠。
如果你不知道向誰訴說,請私訊我。
那是我少數可以陪伴、體會痛苦的方法。
此時此刻,我不願做一個置身事外冷看一切的人。
我也要說
如果有人用著置身事外、非常不同理的方式,向你們說、做了些甚麼,我代他們向你們說:
對不起
如果你正處在害怕,所有無法消化的恐懼疑惑即將化作單一情緒衝出眼眶之時,我想對你說:
哭吧,不要壓抑自己,哭吧。
我也於此向神禱告
神啊,此時此刻,我們有諸多不解,超越我們思考的極限,我們只能以最直觀的感性來回應。理性上我明白,我知道你並沒有無視苦難、我知道你並非不在意人群、我知道你並沒有以沉默回應。
此時此刻,可能有許多人向你控訴、有許多人向你祈禱、有許多人求你引領他們投入災區工作,求你傾聽顧念,願你帶領。
詩篇22篇,遇極苦時之祈禱,大衛的詩
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為甚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哀哼的言語?(詩篇22:1
耶和華阿,求你不要遠離我!我的救主啊,求你快來幫助我!(詩篇22:19
因為她沒有藐視憎惡受苦的人,也沒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他就垂聽。(詩篇22:24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7 則回應
匿名
2018-02-08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2-08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2-08 #3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2-09 #4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2-09 #5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2-09 #6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2-10 #7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