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問"大學還要努力讀書嗎?"的人多半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人,會產生這種想法很正常。
在極端壓力下,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想要徹底放棄的絕望心境,
但又受迫於考試制度的強制性,於是只好寄託希望於感覺上很美好的大學生活,
幻想著大學生活將糜爛且美好,藉以慰問自己淒涼處境。
第二種人,則是上了大學,覺得整個人都被解放了。
於是瘋狂玩、拚命玩、努力玩,被考試扭曲的心態讓自己不再想碰書本,一碰書本就厭惡,
被當了好幾科,最後只好沮喪地重修。
上大學當然還要努力讀書。
學測/指考考差了,想要拚轉學考、轉系考,要努力讀書。
想申請獎學金,要努力讀書。
有些競爭激烈的實習機會,會以學期成績為標準,要努力讀書。
想申請交換,要努力讀書。
很多事情都關係到成績,或許成績不是永遠那麼重要,但在某些關鍵時刻,成績有決定性影響。
說真的,別人都在玩,自己在讀書,這感覺真的很痛苦。
但是別人真的在玩嗎?還是只是你以為別人在玩?
以下是我聽到我們班卷姊們的對話,那時候是考試前,大家拚命翻著書。
卷姐A問卷姐B:你讀書了嗎?
卷姐B:沒有阿!我都沒讀!齁,我考試前去玩了!
卷姐A:對阿,我也都沒念,好擔心喔!
然後我跑到台前放書包,瞄一眼卷姐們的課本….
被螢光筆畫的五顏六色,附加滿滿筆記、便利貼……這說沒讀書,我實在不信阿…
筆者不是很認真念書的人,但不能說”不認真”念書。
差不多是考試前一個禮拜才會打開書猛念,度過地獄般的生活。
但是,因為筆者有一半的科目是有把握拿高分的(文學、歷史類的課),所以要準備的只有剩下一半科目。
然後那一半,有些本來平常就有小考”督促”你念書,
這樣刪下來,要全力以赴在一週內K完一本書的,大概就兩到三科。
光是兩到三科,就足以讓人痛苦到覺得身陷煉獄。
更何況是完全不念書,期末考前才一次念完七、八科的人。
讀書這件事大多數人會覺得痛苦,但之前台大葉丙成教授說:
「第一份工作看學歷,第二份工作看經歷。」
雖然這句話的重點是培養職場力、EQ、隨機應變的能力,
但注意到第一句話,暗示著如果大學過得太混,
被二一,苦讀高中三年拿到的大學文憑就這麼飛了,難道不嘔氣嗎?
雖然大學不用”太”認真,但也不能太混讓自己被當。
再說了,大一很多都是基礎科目,沒學好,那大二會萬分痛苦。
拿我自己念的會計系來說,
大一的初級會計(或稱會計學原理)沒修得很扎實、很穩固,
那大二的大魔王中級會計一來,自己就會被秒殺…。
回歸正題,大學要認真念書嗎?答案是YES。
起碼在專業科目上要拿出準備學測/指考的70%努力程度念,
畢竟那是自己未來吃飯工具!
不然在這種高度競爭社會,很快就會被淘汰(想想自己的競爭對手有海歸派、各大名校、各種神人QQ)。
By 發霉的青春
2016.07.21
© blink.com.tw
1 則回應
匿名
2019-09-09 01:39 #1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