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的高中老師是否和我的一樣,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現在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就可以好好玩了!」高中和大學真的有很大的差別,但差別不是在能不能「玩」,就我個人觀察,在課業和生活圈方面有程度上的差異,因為我是住校,所以可能和部分沒住校的同學有些不一樣。
1.課業
在高中,大家有固定的課表,有人為你安排好所有的課程進度和內容,老師說要做什麼我們就跟著做什麼,有導師和各科老師監督你有沒有認真讀書、按時交作業,有些考試在前一兩天抱佛腳背一背就可以了,這些其實都很重要,是在為我們的基礎學科打基礎。
上了大學,除了固定必修之外,其他的課程都可以自己選擇,不管是語言課、通識教育課等,你可以選擇自己更有興趣的課程。
另外,不再有人逼著你讀書了,也不會有人逼著你去上課,每堂課的每個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式,也有不同的要求、作業、報告、考試,高中有些學生還是倚靠班上學藝股長的聯絡簿和老師的進度表提醒,在大學,你要開始學會規畫你的時間,完成每堂課的任務。
在課程內容上也會有差別,高中是較為基礎,需要記憶背誦,大學則偏向運用基礎的邏輯思考,很多作業和報告已經不是翻翻課本可以寫好的,更多需要的是資料蒐集整理和獨立判斷思考的能力,要表達更多自己的想法。
2.生活圈
在高中,你遇到大部分的同學都是和你住在同個區域的,你們一起在同個學校、教室上課,學習一樣的學科,校園的活動也都一樣。
在大學,你會遇到來自全台灣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視野也會更加開闊,更能了解到不同地區的事情,像我一上大學就聽南部人說,他們都認為台北人是「天龍人」,但實際相處才知道也不是所有的台北人都這樣。
你和大學同學可能有著相同的必修課,但因為各自參加不同的社團,或是跑不一樣的活動,真正相處的時間不多,有些系所的班級人數100多人,你可能連系上所有人的名字都背不起來。更別說其他不同的課,你可能在別的課堂中,和一個別系的同學坐在隔壁,過了一學期課程結束了,可能還是沒講過幾句話。
即便是住在一起的室友,也不一定都感情那麼的好,你很有可能因為加入了一個社團或是在系學會擔任重要幹部,在這些活動上付出很多時間,有時候通宵熬夜、看日出,都是和你辦活動的一群人在一起,也許你們不同系,但感情卻是比同系或是同寢室的人深厚。
比起高中,大學的生活圈、朋友圈更大,你可以認識各種各樣的人,不同專長、不同系所、不同地區。我覺得高中的友情就是深而窄,你認識的人不見得多,但是因為你們每天都一起上下課、一起吃飯、一起度過準備考試的艱難期,累積了很多感情;大學的友情是淺而廣的,你認識的人很多很多,但也許都只是點頭之交,不如你那些在高中時的知音好友,很多時候都是表面的社交應付,很難有真正可以談心的。你們的目標不像是高中那樣考上好大學就好,大學的目標可能是考研究所、出國讀書、踏入職場、當兵等等,對於未來的路會更加不同。
高中和大學還有很多的差別,但這都是我們人生會遇到的轉變,如何在每個階段都很用心在生活,努力讓自己獲得收穫,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吧!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