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從文青現象來談假裝文化》周永祐(假裝會出這樣一本書。)
夢經常是具有啟發意義的,在揭示我們可能遺漏疏忽的事,但也有相反的情況,夢可能回應我們潛意識裏的擔憂,製造出一些不必要的惡夢,也許具有警示作用,但相對來說,夢給我們下這麼猛藥,就有可能讓我們是吃錯藥了。
我想到關於記憶是多不可靠的,就隨即聯想到「夢對於人的影響」,我們如果不小心把某個夢當作現實,並且是在不帶懷疑的態度把夢中的記憶帶入現實中,那很可能就會使我們變得瘋狂。
那種瘋狂必會造成自己和周圍的人的困惑,或許會對相對於夢境的現實產生懷疑,去胡思亂想,想說這個現實真的是這樣嗎?怎麼會和那個(夢的)記憶不太吻合呢?這樣,其中一方的記憶就必動搖,如果倒向現實,那大家就醒了;但若倒向夢境,那很難醒來了。
「故事」在某種程度上也具有這種力量,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夢與故事是一樣的,都是一種虛擬實境,去運作虛構記憶來作用。但今天只是淺談,就先不談故事這一塊。
在極稀少的情況下,我們會誤以為夢是現實,倘若這種狀況並非只是偶一為之,是以常態來將夢的內容納為記憶,一但這樣,這就會開始產生一連串推倒現實的連鎖效應,可能會開始失去理所當然的判斷能力,去接受一些荒謬的待遇,比方說:以為「領個22k也能在台北生活」這種超乎自然的事情。
夢雖然有這部分的危險性,但只要身心穩定健康的人,就能保有對這種虛構記憶侵入現實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因此每天作息正常,有充足休息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同時,如果有穩定的人際互動,連結現實夠深的話,亦能產生對夢的抵抗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一人獨居不好。
(我要先起床,慢慢準備去吃早餐了,不然就會再寫一篇空腹的危險性。)
— 摘自《從文青現象來談假裝文化》周永祐(假裝會出這樣一本書。)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