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過去你所沒吃完的、吃剩的、不想吃食物對那些三餐不繼的人,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情嗎?
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人每天製造了近2000噸的食物嗎?而這些數字還只是有回收後的統計數字,回收率約50%,而這些被浪費掉的食物,卻可以支持全台中低收入戶的孩童吃營養午餐數十年。
這些食物若能夠妥善的運用,那些整天要擔心三餐的小朋友可以專心上課、中低收的家長們可以更專注在事業上、募款的志工們可以把經費運用到改善孩童的環境上面。
身為高餐人的我們可以怎麼做?在身為與業界銜接最完善的餐旅首府的我們,可以如何做?
首先,廚藝系的同學,在烹調的時候食材的運用、份量的控制,可以從食材的了解去運用、刀工的精準、烹調的直覺以及份量的掌握從生產線去改善。
身為外場甚至是其他相關行業的服務業群可以從宣導做起,甚至從自我做起,吃飯的時候量力而為,別貪心想吃這個右點那個,造成吃太撐又浪費食材,傷身又浪費。
還記得,大一進來高餐,第一次在外地生活,加上有許多費用要繳交,經濟控管不佳、金錢流失過快,人生地不熟、臉皮又薄,只得自己挨餓打零工撐下去,還記得,當時一天能吃兩餐,是滿足;一天能吃三餐,是幸福。
還記得有一次,一天只有吃一顆糖果,但是我還是很開心很開心。就這樣,我過了第一學期,直到新學期才慢慢找到工作,慢慢穩定下來。
當時的我,餓怕了,我也告訴自己將來要有能力去幫助這些三餐不繼的人,讓他們有得吃、能專心去做該做的事。
高餐擁有大量資源,但不代表我們可以隨意運用、浪費,擁有資源就該妥善運用,守護地球、從食物著手。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