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Forbes的這一篇文章:If You Want To Fail A Job Interview, Just Say The Words 'You' And 'They'
文中結論:面試過程中,你的表現好壞跟你用的「時態」以及「代名詞」次數有關
文中提供幾個數據:
• Second Person Pronouns: Low performer answers contain about 400% more second person pronouns (e.g. you, your) than high performer answers.
表現比較不好的面試者,在面試過程中,使用到第二人稱(例如:你、你們)的次數比好的面試者,整整多出4倍。
• Present Tense: Answers from low performers use 120% more present tense than answers from high performers.
表現比較不好的面試者,在面試過程中,使用現在式的句子次數比好的面試者,高出了120%。
一開始看到,想說真的假的!最好是這樣,人資就會不開心,認真看了一下內文,這部分的根據是,你自己的經驗是不是可以撐得起這個職缺,以及,你講話內容是不是空泛居多。
(但是這篇報導的數據,不適合應用在Group Interview 團體面試,是以Behavioral Interview 個人行為面試 )
當你有很多相關經驗可以分享,你會很自然地分享你的經驗,所以你就會開始說:「我以前做過xxxx ,在那次的經驗中,我學習到了...」
所以你會使用「我」的頻率高很多
當你沒有相關經驗時,在面試時,你只能用現在你計畫的事情,或是未來預計要做的事情來佐證,但是這部分就相對空泛。
例如,一位面試官問:「請敘述一次最難應對的溝通經驗」
好的面試者,會說:「像是我之前有一位顧客,他因為xx 服務,導致於他面對xx 問題,那時候我... 」
相對比較不好的面試則會說:「如果遇到不理性的顧客,我會嘗試去說服他... 」
不管是面試,或是在準備自傳或是Cover Letter,我都會提醒同學,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可以驗證你有這個特質或是能力?
與其一直強調,「我很認真、我很細心」都比不上一個經驗佐證,例如「在之前 xx 比賽中,我是負責財務模型,所有的數字我都需要一一整理確認,轉換成產業資訊」
與其一直抱怨上一份工作「上一份工作,他們的狀況...」,人資更想聽到的是,「在上一份工作,我做了... ,我學習了... 」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1 則回應
2019-05-01 #1
小幫手提醒:#大學生找實習/工作 【求職大補帖】 裡面有提到您的這篇文章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