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工作量變大,所以有時候會忘記要把事情想清楚再做下一步。
「沒有想清楚」最常發生在處理需求的時候。
在收到一個需求之後,因為事情很多,所以沒有靜下心想清楚
「究竟這個需求是什麼?這個需求是想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在沒有想清楚前,就急著把需求發出去給對方,導致提出需求給對方,卻被反問「可是這個不是什麼什麼什麼」而需要回頭和需求方再次確認問題。
這些對方提出的問題,有些是經驗不足所造成的,但有些其實是只要我有靜下心來想清楚,就可以提前發現的問題。如果我有提前發現,就可以先和需求方確認,而不用多花時間來回討論。
這個情況讓我想到,之前看到大家(特別是工程師)對 PM 很大的怨言在於「只是個傳聲筒」,指的是 PM 並沒有幫忙過濾需求,而是把客戶或是其他人的想法直接往後傳。
想到這裡,回頭省視自己,其實自己現在做的,就真的只是一個負責傳話的傳聲筒。但我認為,這樣的 PM 不但容易造成合作方的不滿,同時也沒有自己的價值。
雖然我現在也沒有做得很好,不過我覺得面對同樣的情況,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
收到需求的當下,就先確認清楚「這個需求是想做什麼?」先把問題釐清,再去確認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解決問題,或是讓問題可以更快被解決。
「讓事情可以更快被完成」是我認為專案 PM 一個很重要的價值所在,也是我現在需要繼續學習的地方。
PM工作系列文:會記錄我在從事PM工作中的心得與收穫,並不是多年經驗累積下來的乾貨,反而更像是一個菜鳥的踩坑紀錄,但希望可以透過分享,讓你在未來路上,可以少走一些我走過的冤枉路。
如果對我的經驗有興趣,歡迎追蹤
>>FB:菜鳥pm(產品經理)的學習日記 / Medium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4 則回應
匿名
2018-11-03 #1
鼓勵了作者
1
匿名
2018-11-04 #2
請問未來也想成為PM,在大學期間可以怎麼準備呢?老闆或是人資通常會看重怎樣的經驗呢?
0
2018-11-05 #3
#2 從雇主的角度如何挑選人,這點我還沒問過主管,因為我的同事特質都蠻不一樣的,我也很好奇他們怎麼選人XD
但如果是以經驗來說,我覺得蠻重要的是多了解不同產品,思考產品中每一個元素設計背後的原因,像是按鈕順序或是大小等等,其實都是有某些原因才會這樣設計。
這部分也很推薦對岸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網站,裡面有蠻多乾貨分享~
如果有興趣了解更細節,可以再私訊我討論~
2
匿名
2018-11-12 #4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