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來寫個選擇offer的系列
其實我也不知道會寫幾篇這個系列的文
反正就很隨興,想到就寫寫~
有的故事是我的,有的故事是我的朋友的
顧及隱私,不會公布公司名稱,也不會公布當事人資訊
因為都是金融業,就不特別標註產業了~
人物:簡稱A
工作經驗:外資,front office function B
拿到兩個同function(都是function B)的offer
Function B的特色就是很忙、很快、高壓、講求精確、零容錯率,
需要高度專注、極快的反應力、負責任的態度,還有無止盡的熱忱
每家house的killer product(註:明星產品)不盡相同
且在不同地區,同一家的killer product也會不同,
美國做得好的產品,放到亞太區不一定也做得好,放到台灣又是另一回事了lol
1:外資,front office function B
薪資:N
其他補貼:住宿+來回機票
加入團隊:非公司主力團隊,不過是成長很快的團隊
文化:強調競爭力、績效導向、挑戰自我潛能、努力同時保持幽默感、risk appetite極高。
同事:美國人、英國人占大多數,剩下一些是ABC亞洲人
其他:top tier,brand name亮眼
2:外資,front office function B
薪資:N
其他補貼:住宿+來回機票
加入團隊:公司主力團隊,亞太區業務量大
文化:強調合作、一樣是績效導向、克服一切困難、強調個人特質、文化上的多樣性較高。
同事:比較均衡分布,雖然依舊是美國人、英國人占大多數,但兩者加起來不超過一半
其他:top tier,整體文化不錯,且效率頗高
在兩者package沒差多少的情況下,且非第一個工作,A的選擇標準是文化優先,畢竟工作是每天要做8-12小時的事,如果文化不適合自己,那真的會徘徊憂鬱症邊緣
文化並沒有絕對的好/不好
重點是公司文化適合/不適合自己
就像所有面試的最終目的一樣:面試是一個雙向了解的過程
改編一下尼采說的話:當面試主管在凝視你,你也在凝視面試主管
最後一關來面試你的人通常會是team lead,從他身上就能大概感受到這個team的特色、同事之間的相處模式大概如何。
雖然說有時候面試官可能會扮黑臉,讓人看不出他的性格;
但最後的Q&A session,還是多少能看出端倪
如果是遇到做同樣產品/待在同樣desk的人,就有很多問題能問了~
除了問他對這個產品的未來前景、這個desk的長期發展等business-related的問題
也不妨問他一些工作上的情境題
因為是在同desk的話,相似的情境題是這個desk的每個人工作上都會遇過的;而每個人的處理方法便能反映他的性格
第一份工作的話,考慮brand name是必須的,而且是不得不做的
因為好的平台才能讓之後的路走得比較順利
好的company name是一種強烈的"訊號",起碼能彰顯個人特質、能力是經過篩選的(有點像是蔬菜被貼上有機蔬果認證標章)
但是,之後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文化、同事、待在什麼team
(前提:薪水沒差多少、公司等級與規模沒差太多)
文化 -
當找到自己適合的文化,那真的是天堂;待在不適合自己的地方,多待一秒都是折磨
同事 -
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要跟同樣的一群人相處,務必確保自己是喜歡這群人的,或起碼不討厭
team -
不同產品線、不同desk,這些都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先不講很細的產品,大而化之的講FICC v.s. Equity,叫這兩者的人交換去做對方的事,都是一種互相傷害
By 發霉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