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對於日本的大學課程有沒有什麼想像
是很嚴謹?教授都很認真?
我自己是想像日本老師上課可能比較嚴肅,老師和學生互動比較少等等
實際待了一年之後發現其實也不一定呢!
而且有一些課程的形式我蠻喜歡的,很希望台灣也可以引進。
我在日本上的課可以分成兩種類型:純日文學習課、和日本人一起上的通識課
純日文學習課
開給外國人的語言課程,以學日文為目的,像是文法、語彙、聽力、作文等。
上課的全都是外國學生。
這個部分比較中規中矩一點,就像在上國高中英文課一樣。不同的是老師會很細心的幫你改作業,還會寫評語,甚至會記得個人喜好,有相關消息時會通知你XD
像我很喜歡日本的滑冰選手羽生結弦,之前學校附近有他的照片展,老師特別提醒我要去看;然後羽生冬奧拿金牌有舉辦凱旋遊行,老師的老公剛好是報社人員,想要採訪民眾,結果老師就約好要來採訪我,採訪結束還送我一系列有關羽生的報紙,嚇死我了XDDD
和日本人一起上的通識課(共修ゼミ)
共修ゼミ的特色在於它是「故意」安排日本學生和外國學生一起上課,所以在共修ゼミ的課堂裡,日本人和外國人的比例是1:1或2:1。
而且在共修的課裡,老師會安插很~多的討論,想逃都逃不掉。
這樣的安排除了想促進日本學生和外國學生間的交流,對外國人來說也是一個能接觸日本學生的好機會。我很喜歡這樣的上課形式,也非常希望台灣可以有這樣的模式,尤其對於課外活動塞得滿滿滿的人來說,一邊上課一邊可以跟外國人交流,CP值不是很高嗎~而且會來點這些課的人,通常也對文化交流抱有比較高的興趣,就不會有熱臉貼冷屁股的感覺XD
下面就介紹幾門我上過,覺得很有趣的課吧!〈都是共修課〉
從唱歌學日文詞彙和日本人的「心」(歌に学ぶ日本の言葉と心)
這是一堂非常有趣又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課!課堂上老師會教我們唱日本民謠和「只要是日本人都知道的歌」。除此之外,也會探討歌裡傳達出怎樣的日本文化和價值觀。最棒的是,老師會強迫你和不同母語的同學坐在一起,練習用日文討論。 由於旁邊坐的是不同國家/背景的人,所以對同一首歌或一句歌詞,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像有一首歌叫「
この広い野原いっぱい」,唱的是一個人對愛人表達愛意的方式。班上的日本學生對內容似乎沒有太大的意見,但是有一個來自匈牙利的女生非常激動的表示「這份愛的壓力也太大了!!」
期末的時候,老師還辦了小型音樂會,讓全班同學一起合唱這學期教過的歌,邀請親朋好友們來聽!
多元文化的日本(多文化日本を生きる)
這堂課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參加和其他大學的合宿。合宿是在日本蠻常見的活動,可以想像成是台灣社團的寒暑訓,只是參加的人可能是來自不同的大學,晚上會住在同一個地方。而合宿的目的非常多元,有為了考駕照的合宿,也有運動社團的合宿。我參加的合宿比較偏向讓不同大學的學生互相交流,然後分組完成一個小短劇。在這次合宿裡我遇到一個很有趣的非典型日本人,下次有機會再分享!
七夕祭裝飾製作
這是我最期待也覺得最酷的一堂課~
我交換的地方是日本的仙台市,每年八月都會舉辦全日本規模最大的「七夕祭」,同時也是日本東北三大祭之一。
這個祭典不同於日本大多的動態祭典,它是靜態的展覽。商店街上,掛滿巨大的彩色裝飾,成為夏天的風物詩。
↑2016年拍的實景
而我修的這堂課,就是要製作代表學校的裝飾!
老師一開始先把我們分組畫設計圖再票選,很幸運的我們這組的設計圖被選上了。
於是,老師帶著我們去拜訪當地專門製作七夕裝飾的店家,讓老職人教我們怎麼摺出裝飾的紙花、和紙的樣式怎麼調整、裝飾的長寬規格是什麼等等。
職人不愧是職人,光是看了我們的設計圖就能推估製作中會遇到哪些困難,需要多少時間克服。
最後,我們花了快四個月的時間,折了好幾千個紙裝飾,甚至還用課堂外的時間加班趕工,終於趕在祭典之前完成!
製作完成的一部分裝飾
看到我們的裝飾被掛在街上,成為祭典的一部分,感覺真的很不可思議呢~
課題解決型:增加來秋保觀光的外國人吧
所謂課題解決型,和一般聽講的課不一樣,重視實作、討論,實際嘗試解決一個問題。而這門課的主題是:怎麼吸引更多外國人來秋保溫泉?
特別的是,開設這堂課的不是大學本身,而是日本旅行業界的龍頭公司JTB。這堂課裡,JTB負責的職員會帶我們到秋保溫泉區的景點去參觀、聽介紹,然後再以觀光客的角度檢視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最後做成期末報告發表出來。
個人覺得這是一堂有很意義的課,職員在帶我們參訪的過程中可以很即時的收到真實反饋,我也從中學到當地努力推動觀光的做法和決心。
這些課都不是一般日本大學本科生的正規課程,所以比較輕鬆有趣。
至於徵文頁面裡提到的,外國學生都比較勇於發言嗎?中國同學都很有狼性嗎?或者說,日本學生都比較害羞不發言嗎?
我來說一個我印象很深刻的法國同學。
有一門課的課名是「實習準備」,顧名思義是要協助學生準備在日本的實習。
但是實際上課之後,所有人都同意:我們完全不知道老師叫我們做的資料蒐集意義在哪裡、完全不知道這堂課可以幫助到我們什麼。
這時候有位法國同學,就在上課時直接舉手跟老師說:老師,我不懂做這些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做這個?這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老師回答之後,那位同學就接著問下去,問到他覺得他的疑惑被解開為止。
當時我嚇了一大跳,畢竟從小到大沒有這麼直接的質疑老師過,所以我就問他:這對你來說是很平常的事嗎?
他說對,他們只要有問題就會直接反應,如果不同意老師的說法也會直接講出來。這點我覺得跟台灣和日本都還蠻不一樣的!
至於日本學生,基本上可以分成兩派,一派是傳統的日本人,一派是比較開放的日本人。
傳統的日本人大致上符合刻板印象:有隔閡,沒那麼容易拉近距離,對外國人也比較不友善。我在上課就遇過,討論時都把我的意見當空氣,或者直接忽略我的存在;約好要討論報告,結果他們自己提早約出來討論完,我出現時他們已經定案了,我只能接受,也是蠻無奈的...。
比較開放的日本人大多是有出國交換過或是有這個打算的,性格比較外向活潑,對外國人也比較有耐心,而且都蠻ㄎ一ㄤ的。雖然如此,還是可以隱隱地感覺到對白種人和黃種人的差別待遇就是了。
1 則回應
匿名
2019-02-16 15:36 #1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