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來臨,沒人是不痛苦的。但卷哥卷姐在痛苦之餘,似乎頗迎刃有餘。
卷哥卷姐在考試前的對話是這樣的:
「欸你這次考幾分這學期就可以拿A+啊?」
「大概60幾吧」
這種對話實在讓人羨慕嫉妒,一般人的問法應該是:
「欸你要考幾分這科才不會被當?」
「大概90幾吧」
差幾個字,天差地遠。
人人都會或多或少羨慕卷哥卷姐,但我近距離關注他們的生活樣態後(因為好幾堂課都跟敝系的卷哥卷姐們修),發現他們的讀書模式可以用16個字概括:記住原理,攻無不克;計較分數,平時就讀。
1. 記住原理
原理搞懂後其實沒用,更重要的是記住。因為考試其實就是比反應力、比速度,你把原理記得越牢靠,你越能夠快速作答。
有些人會說這是填鴨式教育,我覺得那是因為他們沒顧慮到大前提:搞懂原理。
如果搞不懂原理,純粹把原理「背」起來,而非「記」起來,那情況也是慘上加慘,考完一定忘。所以有句話才說:會計,快快忘記;經濟,經常忘記;統計,通通忘記。那是因為沒有通透原理,為了考試而硬塞在腦袋裡,考完立刻trash out,也是不意外。
搞懂後,要記住才有用。舉例來說,會計一開始都會教你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淨值/權益(equity),你可能花了半小時搞懂原理,但你不記起來,下一次忘記了,又要花半小時搞懂原理,這其實很浪費時間。
2. 攻無不克
這邊我要說的卷哥卷姐的讀書心態,對他們來說,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不願解決的問題。
他們每一題不會的都會去問教授、問同學,互相討論出一個結果。而且不管時間多麼緊迫,他們仍舊會想辦法找出答案。
像是我之前跟一個卷姐晚上九點念經濟,當時倒數12小時就要考決定生死的期末考,我們遇到一題考古題,考剪刀石頭布賽局的納許均衡推導。要用到轉移矩陣、反矩陣,還有一些微分積分技巧,我當下看到就暈了,直接放棄;卷姐朋友就堅持到底,硬是花半小時把它解出來。
3. 計較分數
之前有個卷哥反問說「追求分數的嘴臉很噁心嗎?」
說真的,會讓一般人看不慣,我覺得嫉妒成分居多。因為沒有卷哥卷姐那麼神的考試成績,而卷哥卷姐又會做額外加分的事(如:多做幾次實驗、上課踴躍發言),導致他們分數更高,與一般人的差距更大,就可能會招致酸言酸語。
而且大家都會用「分數不重要啦!」「多元發展才重要!」「出社會又不是看分數」來自我安慰,這是很不負責任不說法。America Merry Lynch在徵實習生的必帶條件其中一項就是GPA 3.5/4.0,Goldman Sachs好像是3.7以上。
你就算再有課外活動經歷,GPA不到,第一關照樣謝謝再聯絡。
其實我自己的觀察是:那些喊著不要計較分數,有點仇視卷哥卷姐的人,才是最計較分數,最想當卷哥卷姐的人。(有點偽善啦ㄏㄏ)
4. 平時就讀
平時就讀這招,我覺得才是成為卷哥卷姐的最大秘訣。
想想,要一個一般人回家,不追劇、不滑手機、不打遊戲、不耍廢,正襟危坐地坐在書桌前念書,是一件多麼痛苦的折磨!但要拿書卷獎,就要耐得住寂寞,忍得過煩悶。
而且,平時就讀,不是翻個一兩頁就了事,是要複習、預習、寫作業,三位一體地進行。如果只是翻個一兩頁,給自己一種「嗯嗯我很努力了」的幻覺,那還不如躺在床上耍廢。
身邊有個卷姐,履行「三倍法則」:一門課每週有多少小時的正課,自己就要額外花三倍多的時間練習。大學通常一門課每週有3小時的正課,那就要花9小時/週去複習、預習。
總之,只能說,要成為卷哥卷姐50%靠智商,50%靠態度,就算你智商跟柯P一樣高有157,學習態度消極,照樣拿不到卷。
By 發霉的青春
In Midterm Dungeon
Nerd Mode On 6__6
4 則回應
2016-11-11 03:25 #1
我缺智商的那部分 🤔
0
2016-12-09 11:01 #2
想起那些學分超過身高的書卷們,只有佩服而已QQ
0
無緣的同學 #3
已刪除
這一段留言已被刪除,無緣再相見囉
匿名
2019-09-12 23:58 #4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