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兩個平台上,小編都會分享由學生作者創作的 Blink 佈告欄文章,包括實用工具文、徵文精選文章、心靈分享甚至影評等等。
在超過8.2萬粉絲的臉書粉絲頁,與9800人的IG帳號中,被選中的文章會被更多的讀者看見,而身為撰文者也更有更多機會被關注,讓這些內容變得更有影響力。
尤其是現在同溫層環繞的世代,讓自己的觀點有機會在不同的平台上,吸引不同背景、不同閱讀習慣的讀者閱讀,更希望從中,吸引不同觀點的交流與切磋、分享。
自媒體世代,若你想透過寫作經營個人品牌,Blink 佈告欄上的文章,都有機會被選上官方社群上曝光,讓你的內容有更多人關注與分享。
所以,應該要寫什麼主題的文章,才能提高機會被 Blink 社群小編選中呢?
這篇文章要與你分享,各個主題該如何寫,會更有機會被選中,讓更多大學生看見你的文章,也讓你的觀點影響力更大!此篇文章分成三個方向:
對大學生來說,普遍最困擾的就是職涯、實習、交換、面試、機會抉擇等等的相關文章,因此只要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並在你的內容中明確列出解決方案,就很有可能成為選文之一,同時也有機會被分享到實習資訊佈告欄粉絲頁上(6.5萬粉絲),讓更多同學們參考與學習!
你過去的學習經歷,很有機會可以幫人一把。透過文字方式的分享,你也會有機會與更多大學生夥伴互動、互相成長、一起學習,而一些順手養成的小習慣或簡單方法,也很有機會開創其他人不一樣的眼界與機會。
這裡分享三篇被選中的熱門工具文,並說明這些文章為什麼會被大學生粉專分享:
1. @馬它馬它 【我們的喪世代】用三個方法極簡朋友圈 : 斷捨離你以為無法放下的友人,才能明白社交也可以這麼簡單自由
這篇在 IG 上獲得超過800個愛心。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在文章中有明確提到「三個方法」極簡好友圈,而且引用「斷捨離」這個近年來被持續推廣的概念,讓對大學好友圈疑惑的閃友們可以有方法地嘗試並改善社交。
2. @工具王阿璋 【#工程師之路】讀書還是賺錢好?實習後的3反思
這篇在 Blink佈告欄 有3400個瀏覽數,在 IG 也有近700個愛心,表示內容不只吸引了佈告欄的讀者,也能讓社群粉絲有興趣。
「讀書好還是賺錢好?」是許多大學生在大三大四腦中的疑惑。透過個人具體的實習經驗,分享對於三個問題的解答,是一篇實用且閱讀完會有收穫的好文!
3. @Lauren 該挑哪一個學期出去交換呢?分析各個學期「交換時機」的機會成本
好文不怕被埋沒!這篇四月的文章,在最近重新發佈後,還是吸引了超過1,000個閃友點進連結。Lauren 分享了自己大三大似的學期規劃,並引導讀者一起思考「哪個學期出去比較好」。
內容不多,但是看完也會讓人開始思考:「那我呢?」
感性類包含心靈或感情類文章,通常都是由個人經歷或朋友故事出發,分享在這些經歷過程中所學習到的心得與個人觀點。
而社群上這些文章也特別容易有迴響!因為這些內容對讀者來說都是一個獨特的故事經歷,在事件的描述、用字的斟酌與表達出的態度中,都能感受到作者想表達的想法。
我們都是大學生,也會有許多共同的焦慮與迷惘。透過這些文章內容,可以從每個人的經驗中學習與淬鍊。最重要的是,有些內心的想法不好意思與家人朋友說, Blink佈告欄讓這樣的聲音被呈現,也讓更多人感覺到被理解,感覺到自己不是孤獨的。
在寫「感性類文章」,除了分享自己對於此事件的觀點與想法,也鼓勵你打破大家的既定印象(例如:痛苦其實是好事、抽菸的其實不一定是壞人),能夠帶動不同的討論與聲音,也能吸引讀者以另一個角度思考。
過去選中的感性類文章:
1. 【我們的喪世代】你記得你被衝康的時候,是誰陪在你身邊的嗎?
「你記得你被衝康的時候,是誰陪在你身邊的嗎?」
簡單的一個問題開頭,讓這篇在 IG 上不只有600多個讚,還有好幾位閃友在下方留言標記好友。
最令人心痛的電影情節,通常都是真實故事改編;而這篇文章即便篇幅較長,但情緒起伏和內心想法的掙扎,也讓這篇文章變得令人印象而且引起共鳴。
2. @只有花生吐司 【我們的喪世代】心動不是戀愛,心定才是
在臉書上有15個分享,這篇文章就如標題所述:「戀愛是讓你感覺到『心定』」。內文也有許多讓人認同的金句如「不是在最好時光遇見了你,而是遇見你之後都是好時光」、「因為心動只是一時而已,對於我們彼此都是」等等。
讀者要不要點進文章,要不要按讚或分享,都在短短的幾秒鐘內決定,因此一個切題而且深刻的標題就很重要,畢竟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
3. @腿褲 【開學消極掰】「上大學就輕鬆了」這句話淘汰了多少人
連續「談」了兩篇戀愛,這篇要分享另一個大學生也心有戚戚焉的議題 - 「上大學就可以xxx了」。在 IG 上有800個人按愛心,在Blink佈告欄也有超過60位讀者按喜歡或收藏,但它為什麼會被我們選為推廣文章呢?
除了打破迷思以外,內容透過真實故事加強說服力,最後還引用一份研究調查,與讀者分享大學生到底「過得多糜爛」。看完後會覺得上大學啊,真的不輕鬆。
熱門話題,包括當下最紅的電影、社群議題或新聞時事等等。
相關主題可以搭配這個徵文企劃 - 時事求是,從你我最常接觸的時事主題出發,邀請對社會有精闢見解,對生活有細微觀察的你,分享你對時事的想法。
例如:之前教育部的 #你的標籤我的驕傲、引起廣泛討論的電影小丑、或是最近風波不斷的香港議題,都是我們會特別選出來的文章主題。
如果有更多的個人觀點,而不是單方面的闡述電影劇情或事件內容會更好喔!
過去社群發過的熱門話題文章:
當時〈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正熱,許多討論的文章都針對裡面的劇情去做討論。也因此當李曉明這三個字出現時,就很容易會吸引看過這部劇的人,就像是你看完電影後會去查影評那樣。
這篇文章在臉書有270個讚,16次分享,作者阿Q把真實的社會事件帶入討論,並分享關於鄭捷事件當時的背景與故事脈絡。不只是跟上熱門話題,也跟上了這部劇希望傳達的議題思辨。
2. @何懼 【時事求是】既然這麼愛國,那就別上學了回家去吧
香港在過去幾個月動盪不安,引起許多海外的大學生與社會團體關心。但相關的新聞層出不窮,讓我們難以好好地思考或理解。
何懼在這篇文章的前半段,以「首爾漢陽大學的中韓學生衝突」為切入點,敘述事件如何發生、後續韓生如何保護海報、以及學生會的處理態度等等。而後再連結台灣為中國護航的國民黨,以及自己的立場表達。
社群就像是一個人,我們都喜歡與自己立場相近的人站再一起。因此這篇文也在社群達到近200個讚與15個分享。
3. @點西 我不討厭中國人,可是...
在反送中的事件中,很多事情都被模糊了焦點,而這一篇文章,重新定義:「你討厭的是中國人?還是中國共產黨?」,這一篇選文在 IG 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更吸引了中國人的回應,從中看到,不同國家、不同族群的不同觀點與想法。
總結來說,無論是用誠意感動人的「實用工具文」、感人肺腑的「感性類文章」或是跟上風潮的「熱門話題文章」,如果你喜歡寫作,以上三個都是好的方向與切入點。
好的文章,可以單純地被分享、在社群上產生共鳴,或是從撰寫文章開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與影響力。既然都看到這邊了,不如現在動手開始寫一篇好文章吧!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