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less you try to do something beyond what you have already mastered you will never grow.
閱讀時長共 6 分鐘,快速閱讀只要 3 分鐘。
你在課堂分組、社團活動的時候是不是常常聽到「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已經盡力了,這次出問題我也無法控制」這些看似合理卻非常危險的言論,因為這些言論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甚至讓人認為自己已經做到了極限,並沒有修正的空間!
但這些人其實只做到了負責並沒有做到所謂的當責(accountability),他們只對「行動」負責卻不對「結果」負責,認為只要有嘗試做過、聽命行事,失敗的原因絕對不在自己身上,我只要「有做」就夠了,至於做的好不好並不在我的考慮範圍內,我甚至無法控制,因此我不需要為結果負責任。
就如同波蘭詩人 Stanislaw 所述,「當雪崩的時候,沒有任何一片雪花認為自己需要為其負責任」,因此大部分的人在課堂報告或社團活動上無法完成任務的時候通常只會想到「為什麼沒有人來幫我?」、「為什麼是我要負責?」、「為什麼其他人沒有做好?」因此每次都會遇到相同的窘境,只能不斷抱怨,陷入失敗的死循環,那,該怎麼做才可以擺脫現狀,讓自己的表現變得更好呢?
那就是讓自己培養出「當責思維」,讓自己不是對於行動負責,而是對事情的「結果」來負責,此時的思維模式會把「社團的」事務、「課堂上的」任務通通變成「自己該做好的」使命,思考的方式不是別人為何不做,而是自己該如何貢獻更多、如何在資源有限下如何提升活動的成效、怎麼樣去支持團隊夥伴及怎麼把自己的使命做得更好,因為把他人的事物看成自己該完成的使命,此時就不會去找藉口責怪他人,而會讓自己把事情做到最好,而這就是所謂的「當責思維」。
一個人的成功來自於他對於生活的熱誠,而對生活的熱誠則是立基於自己的責任心,因此讓我們一起培養「當責思維」,重拾自己對生活的熱情,讓熱情渲染周圍的夥伴,一起邁向成功!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6 則回應
匿名
2020-02-04 21:47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2-07 11:18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2-07 11:25 #3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2-09 23:14 #4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3-06 00:18 #5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3-20 17:09 #6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