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進入大學之後是變得更了解未來發展還是更迷惘?
你是不是進了一個未來出路狹窄的科系,卻想著硬著頭皮把它念完?
我相信這些想法或多或少都曾在你我心中浮現,但台灣的大學教育到底面臨了什麼困境?才會讓我們就算進了大學仍然摸不清楚未來的方向,或許我們必須從大學的歷史沿革開始看起!
目前我們熟知的一般大學、研究所其實是隸屬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術導向」的高等知識人才,將重心放在發表論文及學術研究,以理論知識為重點進行教學。
那,誰來負責教導台灣的莘莘學子職能教育呢?
在台灣,訓練「產業實務技能」的重責大任則是落到了科技大學、技術學院跟專科身上,隸屬於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從法規的設立宗旨便能略窺一二「科技大學的課程目標為培養國人正確職業觀念,落實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特色,培育各行業人才。」
但目前在台灣的科技大學通常不是一般高中生的升學首選,因此培養職涯發展的責任就落到一般大學上,但除了比較專業如「會計、法律、電機、資工」這種發展較明確的科系外,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讀了這個科系之後,未來出了社會還能夠做些什麼?
無法學以致用、產學脫鉤的聲量永遠無法停歇,但學界與業界真的距離那麼遠嗎?我們可以來看看這些教育新創想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既然一般的教育體制無法滿足業界的需要,那就建立一所學校,專門為所有想進入職場的人進行教學,在這裡不會教你 國、英、歷、地、公 這些基礎學科,而會直接教你一個職業所需的所有專科技能。
你想要成為前端工程師?還是想要成為一個資料科學家?只要選好你想學的職業技能,你都可以來 Lambda School 上課,只要投入九個月的時間進行學習,並完成最後的專案,你就可以獲得 Lambda School 的認證,進而受到業界的青睞。
在這裡,你不需要花上四年的時間學習你沒有興趣的通識科目,不需要學習未來在職場上用不到的基礎化學跟物理知識,你唯一會學習到的內容,就是目前業界最需要的能力。
或許你會問,一個國立大學資工系畢業的學生讀了這麼多書、這麼多 paper 真的比不上從 Lambda School 出來的學生嗎?
假設你從高中畢業就進入 Lambda School 學習,花一年時間畢業之後還能額外擁有三年的工作經驗跟職場學習,真的比不上待在大學溫室裡的花朵嗎?我想答案顯而易見。
進入一般大學的我們也不需要驚慌,儘管現在所學或許不是企業最需要的能力,但我們更應該去思考誰需要我們?
很多時候社科院、文學院的學生會自怨自已找不到一個很好的出路,我們或許該去想想當初為什麼這些科系會存在?
公行系的出現是為了讓整個國家的行政運作得更順暢、中文系的出現是為了讓大家都能了解文學經典之美、哲學系的出現是為了讓全人類得到幸福。
這些科系的存在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非常重要,當它帶給我們價值,我們就該為他付錢,所以我們透過稅金、內容付費、研究贊助等方式去交換它帶給我們的價值,此時人民及政府才是這些人最大的金主,而不是一般的上市公司。
那,如果我讀了這些科系,卻不想要從事研究怎麼辦?
除了讓政府意識到大學對於職涯發展的重視以外,我們也能從安排自己的大學歷程開始,就算你是政治系的學生,你有沒有機會在大學時間多接觸一點業界的經驗?
不管是去實習、參加商業競賽、商業性社團等等等,在大學中有非常非常多元的管道可以讓你離職涯更進一步,更甚至現在非常流行的線上課程,如 Hahow 好學校 和 YOTTA 都可以讓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但如果你只想固守本科卻不向外拓展學習,那被市場淘汰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都必須像賈伯斯說的一樣「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保持學習的熱誠及好奇心,才能讓我們不斷成長。
就算已經畢業了,也有很多學習資源可以使用,像是進入如上述 Lambda School 這種專業的職能教育新創學習,如果沒有機會到美國去,台灣也有 Alpha Camp 、 AppWorks School 及 ITI 可以給你參考。
想進入職場的未來,只有就業跟創業兩條路,如果你對於創業有興趣的話,歡迎來 政大創業聯會 的粉絲專頁走走看看,我們是一群對於創業及新創有憧憬的大學生,可以來找我們聊聊,我是政大創業聯會的會長家葳,謝謝你的閱讀。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2 則回應
匿名
2020-03-06 20:07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3-15 23:38 #2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