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好久不見!大家暑假過得好嗎?轉眼間法國交換結束也過了大半年,想跟大家分享交換真的會讓英文進步嗎?如果時間重來,出國交換前可以做什麼準備?沒有機會出國要怎麼提升英文口說?
1.個人背景/為什麼對說英文有恐懼感
2.出國交換_讓說英文變自然
3.交換前可以做什麼準備
4.在台灣要怎麼練口說
其實在我國小國中的時期,是很敢說英文的,在班上英文課朗讀課文的時候會唸很大聲,很愛舉手回答問題XD但升上高中時,我加入了模擬聯合國社,社團裡面高手雲集!又常去參加模聯會議看見別人的英文有多流利,開始害怕開口說英文,擔心自己的口音、文法、說起來很卡等,就漸漸對英文產生恐懼感。
另外台灣以考試為重的英文教育,讓我們的聽讀都不會太差,但總是缺乏開口說英文的勇氣!記得我大二上在逛交換學校攤位時,只是要問個問題都要想很久,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去問,卻緊張的說不明白XD因此交換的這段經歷真的給我對「說英文」很嶄新的感受!
附一下出國前的英文成績讓大家參考:
指考英文88分/大一多益:885/大一外交系、大二國貿系:很多課程都是用原文書
於是我就踏上了出國交換之路,一飛到歐洲的時候先到比利時旅遊了三天,在旅遊的過程中開始實際體驗英文的應用,簡單來講就是,你不講英文大概就是啞巴的等級,所以當然要說囉!
接著第一次讓我感受到說英文的快樂,是在初來乍到第一週的交換生迎新週,有一個晚上的Wine&Cheese Night,對面那排的人會每五分鐘往隔壁移動一個座位,所以在兩個小時的期間跟20多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用英文聊天!(而且沒遇到半個亞洲人)!還記得結束這個活動,我真的超級感動的,沒想到自己可以用英文聊各國文化、生涯規劃,又或者是介紹台灣!原來英文就是拿來交流溝通的啊!
而當我發現用英文聊天的樂趣,沈浸在喜悅中時,殊不知下一個難關來了!
開學迎來了密集的商業課程,之前在台灣還沒上過英文授課的專業課,一切都是很新的開始,但在課堂上需要很即時的英文討論、發表意見,還有團體報告的討論跟發表!一開始真的充滿挫折,團體報告討論時,因為覺得自己沒辦法馬上將自己的想法轉換成英文,常常「有想法說不出」,又很不滿意自己似乎成為組內的雷人,覺得很沮喪。此外報告發表時常常因為報告時間限制,語速不能太慢,儘管報告前已經瘋狂練習,我還是不得不帶著小抄上台,才能確保報告時是流暢的。
但是還好卡關的日子沒有太久(大概一個多月),我漸漸學會將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也不會太在意句子文法錯了或是卡住了會很尷尬,當發現唯有說出來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一起將報告做得更好,說英文就漸漸自然了!而神奇的是,多說也讓我腦袋內的思維從「中文的想法→翻譯成英文」逐漸轉換成「英文的思考→說出來」,坊間大家常說的「語言就是要多說!」真的很有道理!
若你是即將出國交換的學生,跟我一樣對於說英文不是這麼的自信,我建議你可以:
1.盡量在台灣先嘗試英文授課的課程,體驗一下,嘗試用英文討論報告、考試、發表等,出國時才不會有點措手不及。
2.在台灣先努力讓自己的英文能力提升,雖然無論如何出國交換會是一個讓英文進步的環境,但有時候短時間(例如一學期的交換)很難改變需要長時間積累的實力,例如可以在字彙量上下功夫,不然出國時是敢說了但沒有字彙也無法表達。
在台灣怎麼練口說,其實也適用於像現在回國後的自己,英文環境真的可以幫助我們用英文思考、語感等,但在台灣的我們就要為自己創造環境了!
1.如同交換前的準備建議,學校的英文授課課程會是很棒的英文環境,除了每週三小時的聽力訓練,課堂上的報告、考試等也會運用英文,通常還會有不少國際學生可以跟他們交流!
2.找語言交換夥伴或是自己的同學朋友,讓自己有練習說英文的時間!一開始可能會很困難,但如果沒有多說,語感真的會退步的蠻快的!不過我最近發現,當我在跟外國人用英文溝通時,重心會放在「傳達我的想法給對方」,所以比較不會意識到自己在說英文,也會偏向用英文思考,整體較自然。但跟台灣的同學練習時,會比較像是把平常與對方溝通的中文想法翻譯成英文,當有這個刻意說英文的感覺時,反而會說得比較卡。但無論如何,多說多進步!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可以有說英文的夥伴!
我們過去習慣像考試一樣為自己的英文口說評分,當自評為不及格時,乾脆不說。
但其實英文是個溝通工具,可以幫助你跟世界各地的人交流,獲得許多有趣的知識,交到異國朋友!在旅遊時可能是你的救命稻草,在專業上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方面的知識,在工作上可以幫助你跟跨國的團隊溝通...祝福大家都可以擁有說英文的勇氣!!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2 則回應
匿名
2020-08-05 01:00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8-20 14:27 #2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