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這系列是單純的學習筆記(因此不太有趣),輕鬆一點文章的請轉往專頁其他篇哈。
上一篇文章已經講過,一場收購中,最具有技術含量的過程就是交易結構設計。畢竟併購不是蝦皮淘寶可以一鍵下單,必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各個環節。
跟一般交易比起來,企業並不是一個標準化的商品、而是一個同時間扯許多利害關係人的動態有機體。因此如何為這個有機系統設計出一個更易為市場所接受的交易方案,就是投行、四大與律所提供Adding value的所在。
接下來,我們繼續將上次沒說完的交易結構部分說完,即付款方法、融資結構、交易程序、以及交易風險控制。

確定完「要買甚麼」,我們接著思考「要怎麼付錢?」。有兩種基本付款方法:直接用現金購買、或是股票購買。在大多情況下,併購將採用兩者的組合。
- 股票購買就是收購方自己發股票、用來換對方的股票。例如以1:3比率交換。
- 現金購買通常為收購(而非合併),因為目標公司拿了錢後,就不會有任何控制權了。
- 在股票購買中, 由於目標公司的股東在合併後公司也有股票,他們分擔了新公司的風險。
- 在現金購買中,被收購方拿了錢就會走人,併購後公司的所有風險由收購方承擔。
- 當收購方對本次併購充滿信心時,傾向用現金付款!
- 現金購買:如果收購方要掏出真金白銀購買,相關債務將增加收購方的財務槓桿和風險。
- 股票購買:因為收購方要發行新股,這會稀釋所有權,影響現有股東權益。
融資結構(Financing Structure)
假設我們已經決定要用現金收購,那我們的錢要從那裡來呢?於是我們需要考慮交易融資方式。為交易融資有多種選擇,核心需要考慮三個主要問題:(1)怎麼尋找足夠的資金(2) 安全資本結構(3) 資本成本。
底下提供幾種融資方式以及他們的優劣:
又可以細分為
- 基於資產的銀行貸款(Asset-based lending):傳統的商銀貸款是小型買家最常見的收購資金來源。銀行將根據抵押品貸出資金。
- 現金流融資(Cash flow financing):適用於現金流可預測的公司。
- 次級夾層債務(優先股) Subordinated mezzanine debt (Preferred stocks):它的風險比高級債務高很多,因此更資金成本昂貴。
- LBO: KKR首創的併購方式,讓被收購公司自己去發債借錢!這使得"蛇吞象"成為可能。
- 發股換錢:收購公司可以發行股票以獲得現金,也可以直接向目標公司的股東發行股票。
- 最昂貴的融資方式:學過公司金融都知道,股票比起債券風險更大,為了彌補風險,股票投資者要求更高的回報。
- 如果交易不符合商銀融資條件(債)、不適宜公開發行股票(股)的買方,可去找 PE/VC基金拿錢,然後一起投資
- PE/VC 還有助於改善收購後的公司治理和運營
- 賣方融資也叫推遲支付,在中小型市場交易中是一種常見的做法。
- 買方支付首付款,而賣方承擔其餘的全部購買價格。
- 好處:提高了交易的成功率與價格;提高了各方收益率(財務成本下降);買方更放心交易(畢竟賣方還沒有完全拍屁股走人,賣方要讓公司表現超過某一水準時才能收到錢)
- 當然,收購方也需要有優秀的商業計劃才能獲得"賣方融資",否則賣方不會信任你幫你付錢
交易程序 (Transaction Procedures)
談完了怎麼付錢、怎麼融資,接著要正式進入交易環節了。整個併購交易可以一步到位、也可以分段進行。為甚麼不一次交易完呢?
分段交易(staged transactions)的原因:
- 瞭解彼此:在全面合併之前,雙方可能希望更好地了解對方。
- 應急考慮:可能有一些可能影響公司價值的意外情況,促使買方甚至賣方想要放慢速度,並將初步交易視為第一步。
- 保留籌碼在談判桌上:賣方可能認為公司的長期價值可能高得多。
好,我們決定要怎麼交易了。但是雖然前面做了一堆DD,有搭過Model都知道,其實不同的假設會導致不同的估值,這可能導致交易有虧損風險……要怎麼對沖這些風險?
解決機制:
- 使用附條件浮動付款(conditional floating payment),例如Earn-outs機制、估值調整機制VAM (即對賭機制)
- 利用選擇權
- 使用保險區隔或有負債 (Separate contingent liabilities using insurance)
使用附條件浮動付款(conditional floating payment)
- 收購方可以分段支付。
- 將付款與一些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連結,比如目標公司未來業績、財務或營運比率(例如營收、獲利率、凈利潤…)
- 當交易后的給定時間段內滿足規定條件時,收購方再來根據合同,向賣方支付更高或更低的價格
- 常見案例為Earn-outs機制、估值調整機制VAM (對賭機制)
案例:Rain Food與高盛的VAM
- 2005年,高盛、鼎輝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GIC)共同投資約7000萬美元於Rain Food
- 在IPO之前,公司與三家戰略投資者簽署了"VAM"協定。 如果公司2005年的利潤未能達到592億元,這部分戰略投資者將有權要求大股東以20%的溢價贖回其股份。
- 根據情況變化安排額外補償,讓目標意外變好付多一點錢、意外變差時少付一點錢
- 領子期權(Collar)機制:在併購過程中從開始到交付通常需要很長時間 。在此期間,利用Collar可以使交易標的的價值維持平穩、不要波動。具體操作方法很簡單,所謂的collar option策略就是買入put,賣出call ,同時買入股票。
- 例如吉利集團收購戴姆勒時,在併購期間戴姆勒股價的波動幅度超過20%。如果不使用 collar option 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併購的損失。透過簡單的期權,吉利集團有效控制了股價波動的風險,保證了一年多來股權收購計劃的順利。
使用保險區隔或有負債 (Separate contingent liabilities using insurance)
- 例如一家公司想出售其子公司,然而它的工廠污染了附近的土壤。雖然公司預留資金進行清潔,但潛在風險和責任仍無法準確評估……清潔成本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 如果這家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出售,潛在的買家會有顧慮
- 解決機制:把清理污染的責任留給賣方,就可以讓買方區隔或有負債
友好收購與敵意收購 (friendly or hostile)
收購就像男女關係。雙方兩情相悅很好,但也可能演變成追求者一廂情願的死纏爛打。
- 在友好收購中,兩家公司的管理層都樂於接受交易。
- 在敵意收購中,收購公司試圖在未獲得其批准的情況下獲得對目標的控制權。
- 目標管理層對交易的態度將大幅影響交易的方式和過程。
- 收購方直接找目標的管理層和董事會談。
- 在投標人提出要約之前,通常首先通知公司的董事會,如果董事會認為接受要約對股東比拒絕它更有利,它建議股東接受收購要約。股東們將投票通過。如果雙方都喜歡潛在交易的想法,他們將協商付款方法和交易條款。
- 一旦談判和盡職調查程式完成,律師將起草一份明確的合併協定,其中概述了交易條款和每一方的權利。整個過程可能需要 3 到 9 個月
可能是在未事先通知董事會的情況下提出收購要約(都還不認識就告白)、或是對方董事會拒絕但投標人繼續提出收購要約(告白被拒絕繼續死纏爛打)。
如果目標公司管理層不支持該交易,則收購方將提案直接提交給目標董事會,這個過程稱為熊抱 (bear hug).
如果bear hug還不成功,下一步是直接向目標股東提出邀約,分為以下兩種方法:要約收購 (tender offer)、代理權爭奪 (proxy battle)
- 要約收購 (tender offer):收購方直接從目標股東手中購買股票,每個股東要麼接受、要麼拒絕要約。當收購公司公開要約時,可以提出以高於當前市場價格的固定價格來投標,最終它是否成功取決於股票價格。
- 代理權爭奪 (proxy battle):直接擒賊先擒王。收購方尋求通過讓股東支持“自己人”來當董事會。只要董事會變成了收購方自己人,就可以順利讓公司被自己收購啦。代理權爭奪的目的是委托投票權而不是股權,是一種非常昂貴的策略,例如Mycroft收購Yahoo。
以上我們已經將交易結構的方方面面給說完。如果把企業併購作為一個系統,那麼結構設計就是核心環節,而投行與四大的作用就是在併購中,為客戶進行結構設計以促成交易的成功,並最大限度地維護客戶的利益。
下一章,我們要談交易的估值(Valuation)。
(待續......)
2 則回應
匿名
2020-05-27 23:02 #1
鼓勵了作者
0
2020-05-27 23:02 #2
這系列好實用!長知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