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懂得自己為什麼而活啊。」
這應該是我在求職過程中,感觸最深的一句話了。
在〈後來的我|找工作跟母胎單一樣,容易讓人陷入自我懷疑〉這篇文章中,我提到了最近在投遞履歷中所帶給我的迷惘,但是很幸運的,過了大約兩個禮拜的煎熬以後,這些迷惘迅速的被各種面試通知所取代(還順帶收到文章被Blink小幫手推薦的好消息)。
做為一個社團經驗爆表,但完全沒有任何實習經驗的人類,我想分享一下幾個在準備履歷的過程中,遇到的迷惘與解決方法。
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工作
我覺得這個問題並不完全是我的錯,整個教育體制也需要負很大的責任。這個感觸就好像當初在考大學填志願的時候,我才深深的驚覺高中時期的我,為什麼和大學階段會有這麼大的斷層?(還好後來我進到一個超適合我的系,開創了我各種閃閃發亮的大學小日子)
我的高中,是當時整個縣市中前三志願的高中,以升學的角度講,是個好高中:就個人的生命經驗而言,它也是充滿我各種熱血和溫暖回憶的好母校,畢業後我和老師的關係也都還很緊密。但即便如此,它依然沒有提供我太多對於大學學科的認識。就連我在大三回到母校在某個老師的課堂上分享時,高二社會組學生們能說出的志願科系也只有:會計系、法律系。除了這種學科專業與職涯緊密連結的科系外,他們幾乎一無所知。一無所知代表的是,他們間接放棄了自己所能握有的籌碼與選擇。這是一件很令人遺憾的事。
而求職也是這麼一回事。如果你是一個大學新鮮人,那我希望你完成我當初給直屬的人際作業:
|大一,跟全系的人都有或深或淺的良好關係。
因為這些人在未來最有可能和你遇到一樣的迷惘。
|大二,全校所有科系的人至少都要認識一個。
因為不同科系的人,會有截然不同的思維角度。
|大三,去認識不同科系且跨年級的人。
因為即使是同個科系,不同年級所具備的思維也不相同。
|大四,多和所謂的「大人」打交道:校外人士、跨科系的教授、行政人員等
不只累積人脈,也能讓自己跟職場有更直接的連結、創造更多的機會。
這個人際作業背後有個很重要的思維,就是機會除了自己創造,事實上,更多時候機會都是別人給你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學期間不能只會念書,更要會玩,最好還能玩出一些什麼名堂來。因為透過社團的各種訓練,可以學到更多未來職場上可能使用到的技能,甚至是找到理念相同、能力相當的(創業)夥伴。
但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即將畢業卻對未來職涯毫無頭緒的人,我想分享一下好友V分享給我的方式——去發明一個你最想做的工作!
聽起來很荒謬,但其實是個很好的辦法。因為透過想像你所想要的那份工作,你會逐漸找出自身的核心元素,並且從中組裝出各種不同的排列組合,加上瀏覽人力銀行上的種種職缺,你很快就可以知道你大概適合「哪一類」、「需要哪一種技能」的工作。
同時也可以透過製作履歷,幫助自己釐清有興趣領域、擅長發揮的能力、想要的公司文化、以及對自我的薪資待遇等期許(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價值)!但如何製作有趣的履歷,這就是下一個讓我撞牆的大問題了。
二、不知道怎麼把經歷變履歷
關於這點,我覺得最重要的解決辦法就是:心機敘事。
我的大學經歷非常的雜,光是我念的科系領域,就橫跨了社學、法律、歷史和教育(學程),社團參與的部分更是延伸到了媒體、文化、數位行銷、平面設計等等,就算只是做一件事情,也會在各個籌備階段中獲取到不同的技能。比如籌辦一場大型活動,就可能涉及洽談贊助、聯絡廠商、行銷、企劃發想、執行、成果彙整等等,但就算你真的很棒,HR也不可能為了看你的豐功偉業花上一個小時,更不用說大學生辦的那些活動,在大公司眼中根本就是幼幼班程度。所以重點不是在你多棒,而是你到底做了什麼,更重要的事,透過這件事,你呈現出你的什麼特質。也就是接下來想講的,心機敘事。
「心機敘事」是我自己創的一個詞,包括了幾個核心內涵:效率、明確、潛移默化。主要因應的是能夠讓HR在幾秒或幾分鐘就看完一份履歷的前提下,能夠對你的履歷感到眼前為之一亮。
其他關於履歷製作中的其他小小心得:
三、學經歷跟想要的工作不符
身為一個零實習經驗,又只擔任過課程助理的我而言,對於企業和職場根本就是一無所知,更別說讓自己的履歷能夠符合對方的要求了。但後來我發現這點其實有個很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靠包裝。
最一開始在投遞履歷時,我請兩個分別在人資領域實習和順利拿到人資offer的朋友幫我看我的履歷,而他們都不約而同的讓我在經歷中,直接以對方需求的工作技能做成論述的標題。比如我應徵的職位是專案執行,則個人的部落格寫作就成了「品牌經營」、史方課程做過的紀錄片拍攝就成了「專案發想」、返鄉服務隊的教學就成了「專案執行」。這一切的一切都太神奇了,秉持著費盡心思就是要貼近職缺需求的精神,我的履歷順利的為我帶來的面試機會。哪怕我從來沒有實習的經驗,也沒有任何相關的工作經歷,但是只要你想,任何事物間都可以創造連結,就算是同一件經歷,你也可以透過不同的連結,包裝成不同的相關經歷,只要你懂得包裝自己。
最後,想分享一下V教我的,製作你的人生履歷。找工作不只是把自己貼上標籤晾在求職市場上等人撿你,更重要的是主動出擊,增加自己的價值,畢竟就公司的角度來講,反正都是要找人來填補這個職缺,那如果真的有一個很棒的人才找上我了,那我何嘗不給它一個機會呢?
所以,如果要增加自己的籌碼,就可以透過作履歷的方式讓自己更了解自己過往經歷的價值,也可以嘗試用更多方式去理解自己的經歷。比如用七種顏色自我介紹、用化學元素描述你的個人特質、用方位表達你的求學經歷、用三種自然現象比喻你人生中最重要的經歷……等等。透過去玩這些東西,可以鍛鍊對自己的了解程度,也可以提升想像力與對世界的好奇,因為如果你不知道不同的化學元素有什麼樣的特質,你就很難去連結兩者之間的關係。而同時,我相信身為公司的高管,並不會浪費每個從面試者身上學習的機會,所以一旦你能夠透過這些論述引發他們的興趣,那其實也代表你是一個能夠帶來"Something New"的人(但對方是否吃這套,就要看是什麼樣的公司和職位了)。
除了透過履歷,增加對自己的了解,也可以延伸的去發想自己想要的生活、職涯規劃等,透過求職,讓我們讀了十幾年的書以後終於走出校園,學習規畫自己的人生,這是多有趣的成長經驗啊!如果這樣想的話,加上及早準備,那麼其實求職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吧。
© blink.com.tw
5 則回應
匿名
2020-06-01 01:01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6-01 14:58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6-04 22:11 #3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6-08 23:06 #4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6-09 11:59 #5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