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起來是念企管系的吧?」朋友都常常問我我是不是選錯系,非常訝異我身上沒有一點文人氣息,相反是有著濃濃的商科味。的確原本高中是選管院系,但在繳交志願卡前一個晚上,我把志願改了「外文」,唸了4年的文學,一點也不會後悔當初的決定,在文學領域裡也讀的樂在其中。不過我發現,不管是學生還是長輩們都還有著「念什麼系,就只能做相關工作」的思維,被這種侷限的思維綁架之後,我覺得「之後做的每個選擇,都會被思維綁架」,導致人們不敢突破,導致會產生一種迷思「我沒有相關經驗,我不是這個領域背景的,那我就沒有機會」,同學們常常要跟我探討職涯規劃時,必定會講到的迷思。今天來分享,一個念外文,常常被世人說「沒錢途」科系出來的,怎麼在大學4年挑戰了5個跨產業的實習?這些經驗怎麼在找畢業後的工作上幫助了我?4年的文學經驗帶給了我什麼?
年輕人最大的本錢就是年輕,不必為著「科系」這樣小小的因素而影響想要追尋的人生,如果沒有方向,那也無仿,年輕就是要多去闖一闖。記得一位前輩講過的一句話:「人不會得到,也不會明白在他世界裡不存在的東西」,比如說我今天不知道世界上有管顧業,更不知道MBB是什麼,假設其實Problem-solving skill是我的優勢,但我不知道這個行業因此就少了一個選擇,也可能與頂尖的MBB擦肩而過。保持好奇心什麼都去嘗試,就算沒接觸過的知識與產業,都可以擁抱每一個挑戰,這些挑戰一定會帶給你不一樣的世界。同樣的在知識層面上,不只是局限於學校課程,可以選擇線上課程、讀書會、講座,或是新聞雜誌去了解趨勢,遇到不懂的地方,Google大神會給出一系列資料。「你的思維打開了,你的選擇就多了」,陷入科系的迷思,永遠無法踏出第一步去做想要做的事情,也錯失了另一個真實的你。
互聯網 -> 科技新創 -> 廣告媒體 -> 市場研究 -> 時尚媒體
來分享自己的故事,大二剛好有一個機會由前輩帶著去北京互聯網圈開開眼界,接觸到北京互聯網的運營模式,還有超級方便神奇的移動支付,每天刷刷微信文章(當年互聯網流量紅利還正盛),開始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是怎麼樣運作,也參訪互聯網新創,與俗稱的北漂青年交流。如果當時青澀的自己,沒有毅然決然不顧父母反對去北京,或許就無法打開對互聯網世界的探索。回台後,開始找尋一些實習,但是人在高雄讀書的我,高雄沒有豐富的實習資源,大部分也是傳產企業居多,因此下了一個高雄往返台北實習的決定,當初也只有投遞1家矽谷新創公司 Botrista,專注於研發軟性飲料生產自動化,對物聯網以及科技業有興趣的我,面了 1 個月 5 次面試才拿到 Offer,甚至是以打死都要拿到這個Offer的心態來面試。為什麼這麼拼?如果沒在大三這個時機點實習的話,我明白後面的暑期實習可能也無望,未來去中國交換時也可能沒辦法順利輕鬆拿到實習機會,幸好也很幸運遇到這麼敢用人的主管。但後來想想如果沒有這麼拼,那可能無法激發出「抗壓力」的自己,也沒辦法在每次面試中,非常自豪跟面試官說,我大學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而這個經驗培養了我有效的時間管理以及Work Life Balance。這個經驗同時讓我相信「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將會激發無限可能」。
大三一邊南北實習,一邊處理交換的文件,一邊忙裡偷閒去參加暑期實習的面試。待過科技新創後,想了解好玩新奇的媒體業或者是行銷類型的職缺,因此投了不少家實習,原以為我有了實習經驗,應該很容易跳往下一家,但事實並不是你我想像的這麼簡單。最後只有獲得電通安吉斯集團以及天下雜誌的面試。還翹了課去天下雜誌面試,雖然順利進入最後一關,但可能過去經驗無法連接上行銷媒體領域,或是個人特質經歷不適合的因素沒有上。而電通安吉斯集團的面試是我人生中的一次轉機,面試前了解廣告與媒體代理商的差別,以及研究行銷案例,當天與副總面試的過程很輕鬆,大多都是我聽他分享案例居多,同時我也結合觀察到的行銷觀點進行交流,整個面試完全不像面試,更感覺像是「與前輩有約」的 Coffee Chat,原本想說沒有任何行銷背景下應該不會被錄取,但是保持著感恩的心,面試完覺得收穫很多,有幸遇到一位交流多多的主管(還是副總級!),所以寫了一份感謝信給主管,內容不只是謝謝抽空面試的客套話,也包含了整場分享的一些回饋以及延伸的問題。每次面試完寫感謝信的我,真正收到回覆信只有2次,而高階主管親自回信的只有 Nick 。某一次加班,Mentor Nick 帶著我與另外一位實習生去吃晚餐,閒聊時 Nick 問我們倆,想想看自己為什麼被錄取,之後他告訴我原因時,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封感謝信是錄取我的原因。我承認機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麼展現出積極性,讓人願意把你留在身邊讓你學習。如果沒有萬全準備,即使機運來臨,也可能無法幫你一把。
我是Suits粉,更是Harvey粉,原句是“I’m a boy scout. I like to be prepared.”,意思是不打沒有準備的仗。我自己會不定期會去思考職涯規劃,當確認目標時,即使是還離得很遙遠,但是我會先去蒐集各種「必要條件」,再去一一規劃要怎麼走才能達到目標。比方說,為什麼選擇中國交換?市場大、機會多、花費少,因此我選擇上海復旦大學交換。這個決心在大二時早已種下,為了達成目標,必定要顧 GPA,因此在學時不能玩到荒廢課業,因為課業是我的本,顧不好它不只是申請頂尖的交換學校都困難,未來申請研究所也是百倍艱辛。交換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去實習,很想再次走出台灣到外商林立的上海見見市面,跟台灣相比,公司規模大了不少,而且實習種類與性質多樣。所以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讓我大三時要決心一定要拿到實習,否則沒有一些實習經歷,在中國會非常難到大公司實習。(中國大學生平均一個人大學4年裡會有3份實習的經歷)
從中也發現,「在中國,比較不會因為你的背景經歷而影響實習錄取率」。我的室友之前在銀行實習,但在上海跳到精品業Burberry當PM,或是以前沒有廣告媒體業經驗的朋友,去了上海電通當人資實習生。重點來了,因為是復旦出來的,所以各個公司會搶著找你面試,履歷一投出去,隔天接電話接到手軟,接到你都不知道是哪些公司打來的。在台灣找一個實習不僅缺額少,而且都要面試很久,但是在上海基本上如果你有一些實習背景,而且條件符合,通常當下直接給你Offer。有新創經驗以及電通安吉斯集團的背景加持下,各大公司基本上都直接給我Offer,最後我選擇上海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的廣告洞察實習生。在電通時,常常聽到尼爾森這家市調公司,也滿好奇他們怎麼做市場研究,公司內部營運,其實這個經驗也讓我更深入了解,做市場研究其實有很多種方式,只是看各個公司性質不同,工具不同,方法不同,但都是在了解消費者喜歡什麼,會買單哪些東西。
“I like to be prepared” 同樣適用於跨產業實習,每一次投履歷、面試之前都要問問自己:
跨產業實習的好處是擁有更多產業、崗位選擇,不同產業的公司自然上門。比如一家中小科技公司滿喜歡我以前在科技新創的經驗,看過在數字銀行上的履歷後,邀請我面談,大多針對以前奔波於軟體、硬體、營運三個部門處理大大小小事情的經驗,也詢問我待過大公司跟小公司,我認為兩者的差別是什麼?那我比較喜歡哪一種。另外也獲得廣告媒體業、市場研究、顧問業、互聯網業等等的面試機會。我覺得如果已經知道職涯目標是非常好的事情,那就一路前往你所想要的產業、職位去邁進。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想要到處走跳看看不一樣的風景,那就趁年輕時去嘗試你不熟悉的領域,到最後會發現,在求職路上,你的選擇非常寬廣。但首先,還是回歸最前面提到的「思維影響選擇,而選擇影響你的人生」,沒有打開思維,你的路仍被堵住。
常常面試時被問「所以你的專業能力是什麼?」,除了在各個產業的經驗以及軟實力的培養,我覺得外文系的背景下帶給我最寶貴的能力——批判性思考。我可以從眾多資料中,建構自己一套邏輯性的觀點;我可以擁有很多想法,應用在不同產業上;我可以細微觀察人的行為,推敲為什麼人會這樣想,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反應;我可以多了一份文科人的溫暖,容易和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大家一定聽過賈伯斯所說的: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相信每一份經驗,每一段緣分,每一個挫折都會成就現在的自己,所以不要否定自己的價值,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定義成功。我覺得唸文學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每一個文本都是在反映社會的百態,由文人從生活體悟中包裝成一個故事,而活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能對照文本裡面的角色,或許是對照心理衝突、成長背景、當代氛圍等等多種的主題。跟大家分享一個最近讀大亨小傳原文小說的感觸,主角蓋茲比是世人眼中最成功的大人物,有名聲、有錢、有好人緣,長得也不錯的黃金單身漢,但是他都在追求一個不切實際的美國夢,蓋茲比以為他擁有這些名利之後,就會得到女主角黛西的愛,他以為他能夠衝破貧窮出身的身份,追求到黛西,但最後敵不過現實,而且還被人槍殺,倒在血珀中。那些常常參加他舉辦的派對的富貴人士,沒有一個人來參加蓋茲比的喪禮,沒有一個人跟蓋茲比有真正的友情關係。上流社會看似美好,卻是一副副虛偽的面具。雖然這是我的期末報告一部份,但卻啟發我去問自己:「我會不會正走在蓋茲比的路上?」,也讓我更深思我到底要追求什麼東西,金錢是生活很重要的東西,人脈是職涯很重要的東西,但我自己發現,能夠珍惜當下,珍惜每一段緣分,有能力給自己假期去世界走走,這些才是我真正想要追求的期盼。
我非常能夠體會常常被問:「念外文系,出來要幹嘛?當老師嗎?」,當下心裡一定很不好受,有委屈有懷疑自己,甚至是會討厭這個系,巴不得要轉走。但是朋友們,轉去別的系後,生存的焦慮還在啊。你還是會煩惱自己的專業能力不如人,還是會煩惱怎麼拿不到實習,還會焦慮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或是連煩惱焦慮都沒有,沒有感覺地照著社會期待進入大公司和知名企業。為什麼一開始我說思維很重要,因為它會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自然而然會改變價值觀以及你做的決定。不要被旁邊吵雜的聲音干擾,你不知道要做什麼,那就先從刪去法開始,先去了解你不喜歡的事情,之後再去評估你想進入的職業是否跟你的價值觀符合。比如說很多人會羨慕管顧業能夠當空中飛人,世界各地出差,還能領著高薪跟著一群聰明人解決大公司的問題,但是沒有想過進入這個行業,你會犧牲什麼?有可能是與朋友家人相處的時間,額外發展第二事業的機會等等。大學4年,我覺得最重要的可能不是你有幾份實習,你有多麽好的經歷跟人脈,而是你有沒有慢慢建構出屬於你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有沒有一套準則支撐著你所做的每個決定。
歡迎來我的網誌逛逛:https://zoeyuchat.wordpress.com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5 則回應
2020-07-19 02:10 #1
我也是常被問念中文系要幹嘛,當老師嗎哈哈
0
2020-07-19 02:10 #2
好棒的分享!!!
1
匿名
2020-07-21 13:39 #3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8-06 01:17 #4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8-20 14:37 #5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