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某上市金控的副董、總經理、副總、主秘、經理還有各社團夥伴們吃飯,這是很酷的經驗,本來跟企業高層吃飯就是一件很妙的事,還是跟「大到不能倒」的金控高層,那就更妙了!
能爬到這個層級的人大部分都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衣食優渥、成就感高、有個人榮譽(背後雖然可能有家庭問題、健康問題、心理問題,但那些我們不容易看到,所以不列入討論)。
那大概民國50、60年代出生的人,也就是來自古早年代的人生勝利組們,他們的職涯規劃有什麼值得我們參考的呢?
飯局上,我們的話題一直圍繞在職涯(career),我大致統整出三大特點:
飯局上的高層們都是在該金控服務了20年,甚至快30年的人。我們現在流行的是:第一份工作拚全力好好找,好準備之後的跳槽,常常保持著想跳槽、想刷履歷的心態找工作。但我發現做到高層的人幾乎都是在公司待了很久很久,甚至還有一輩子到目前為止就只待過這家公司的。
金控的HR也的確是會看你過去工作經驗多寡,去推定你有沒有穩定性!
不過一位副總也說,他們現在會把穩定性的比重減輕,盡量不在第一關刷掉那些工作經驗頗多的人。因為每一份工作,即使只做了3~4個月,也是可以學到不同東西的。
我想到之前我去南山人壽企業參訪,與他們投資部的投資長有一面之緣,當時有人問投資長職涯相關問題:要不要當MA?
MA的概念就是會讓你在各個不同部門rotate(輪調),適合還不確定自己喜歡什麼的人。
投資長的回答非常斬釘截鐵:不要當MA。如果已經大概有個想法,知道自己以後要幹嘛,或是要在哪個領域紮根,那就去那個部門,做好做滿。MA對於有點職涯想法的人,是「浪費時間」。
當時我聽到還覺得有點半信半疑,現在看到一桌大人物都是在一個產業、一家公司深耕許久,就覺得其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也是不錯的規劃。
因應解嚴與民營化浪潮,金控在80、90年代非常吃證照。我發現在場的前輩們很多都是一感覺到民營化浪潮,就馬上開始制定策略因應,無論是對公司,抑或是個人。
譬如有個經理在民營化後,工作再忙、小孩再調皮,都一定要擠出時間讀書考證照,甚至會邊做家事邊讀。(超敬佩…我光是給我一天溫書假,都寧可拿去睡覺…)
另外,像是前陣子兆豐案件,法遵(Compliance)就變得格外重要。在前往餐廳的路上遇到一位法遵部門的head,她就鼓勵我們投入金控法遵部門。而且她還強調制度變動,會讓法遵部門的人升職升的很快。
沒有人一開始就是高層XD,大家都是從基層爬上去,或是在其他公司待了一陣子。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職涯經驗是主秘(主任秘書)女士的經驗!她一開始在貿易公司工作,同時還去讀輔大英文夜間部(在那個年代,女生讀大學很不容易,而且還是在累到爆的下班後繼續進修!)。後來去參加考試,考上這家金控,待過很多部門(沒記錯的話個金、企金都有),做過分行經理,後來當了主任秘書。
最讓我驚豔的是,在場有位日文系同學,主秘馬上說了一連串的流利標準的日文(聽不懂QQ)。
常常看到很多人說秘書很怎樣怎樣的(貶義),我覺得他們一定是沒見識過真正厲害的秘書!專業知識(在很多金控部門輪調過)給力、語言能力(中、英、日)強、管理能力(當過分行經理)好、社交手腕(她超會場控)猛,這些能力都很難培養,而當這些珍貴的軟、硬實力集於一身,那麼那個人就真的很值得我們敬佩了。
總之這是一頓很開心的晚宴,吃得開心、喝得開心、也聽到很多大人物厲害的職涯。
總覺得邊吃邊聊是最好吸收知識的過程(誤)xD
▌延伸閱讀:職涯規劃小撇步
(上面這篇是跟管顧公司的經理吃飯時他告訴我的職涯規劃小撇步,超有邏輯,我覺得對我幫助非常大xD)
By 發霉的青春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