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實習公司上班快滿一個月了,雖然每周只上兩天班,還一直遇到連假,但是在這短短幾個禮拜中,我慢慢能夠正視和調節自己在工作上的焦慮、不安、熱忱、渴望與成就,這是非常幸福的事,同時也讓我感到非常的平靜。
中秋連假前一天,我miss掉了一件主管幾天前交辦給我的任務,這項任務關乎到送印,但連假這幾天,幾乎所有印刷店都放假了,就算其中一家有開,也必須以昂貴的郵件費寄到公司,但那間印刷店明明就才距離公司走路十分鐘。我不知道過往是怎麼做的,也不知道預算應該多少才合理,但全公司都是專心工作、專心放假的人,所以在連假這幾天,我不想也沒有去打擾我的主管,但我很清楚知道,有一部份的自己現在任務未完成的焦慮中,沒有辦法專心放假。這個狀態說不定是許多人工作寫照,私人時間與工作狀態的混亂,但這真的不是一個健康的狀態。直到今天早上,我仍猶豫著要先到公司詢問主管後再行動,還是自行前去印刷店完成這個任務後再向主管報告我的心路歷程。
後來,我決定用手機打卡後,直接前往影印店。當時腦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告訴自己不要再焦慮,而是專心面對眼前的問題,成為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於是,我靠著導航走過衡陽路、襄陽路,開封街,在這短短的路途中,我一邊看著台北繁榮外表中樸素的庶民風景,一邊明確的感知道我的焦慮正逐漸消散。甚至,遇到當時駐點在北大學餐,也正是我大一大二打工的鬆餅店,與前店長閒談幾句以後,很快地便帶著愉快的心情踏入印刷店。
在過往的實習經歷中,經常必須拉扯於自作主張與消極待命的兩個極端平衡,如同我在〈實習日記|當工作成為掐住你靈魂的那隻手〉提到的:「傳統社會中以父權掌權的慣用模式,以致於整體的組織氛圍充滿著獨斷與自我的決策,這影響了上下層的對話空間,使得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縱使下面的員工經歷著重複發生的問題,卻依然只能眼睜睜看著問題被晾在那裏沒有得到解決。」
又或者是〈讓團隊合作無間的 PRO 溝通法則〉中生動又真實的描述:「總是會有很多的阻礙讓你不想發問。很多時候是主管不在,想說等他回來再說,然後就卡在那邊。主管真的回來了又忘了問,或是他看起來很忙不好意思打岔。有時候是懷疑自己看到的問題是不是真的問題,因為也許提出來後會被嘲笑說『當初不是講過就是要改成這樣嗎?你開會在睡覺嗎?』有更多時候是認為溝通的時間不如我先做一個版本再說,要討論也要先準備一個基本款,不然來來回回太多次多沒效率。」
但事實上,恐懼和害怕是一個自然互動關係中最不該出現的情緒。正確的工作心態應該是面對問題、不怕犯錯、尋找解方,並勇於嘗試。這樣的學習才能深刻、完整並且不斷創造下一次的學習機會。然而,這樣的學習機會,有很大一部分仰賴於公司內部的組織文化與主管的帶領方式。
而下一篇文,我將會分享我在組織中看到的種種關鍵,成就了我身為一個新進的實習職員,如何能夠在組織中獲得信心,並學習面對工作帶來的焦慮,成為一個快樂又能有生活餘裕的工作者!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