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職場,已經不再是過往,可以一個產業屹立不搖個50年,隨時都面對變化,隨著這樣的變化,過往工作久了,自然而然累積的年資,已不再成為優勢。
市場人才的競爭,能力強的就有機會勝出,而很多工作能力,不代表工作久了就會自然產生,如同刻意練習一書中寫到的,1萬小時的練習法則,不是只同一件事做一萬個小時,自然而然你就會成為專家,而是在每次練習的過程中,要有意識、懂得挑戰、改善,這樣的一萬個小時後,你才有機會成為那領域的專家!
所以,在工作期間,都應該要隨時盤點自己的工作累積的能力與經驗,讓自己在轉職與跳槽時,你現在經歷過的每一份工作,都能成為下一份工作應徵時的加分項!
1. 先找好你想要的職缺
列舉5個你最想要的職缺內容,包含連結,讓自己的求職目標,可以更明確化
2. 確認未來職涯的方向性
面對這些職缺,若用3個標籤,來形容其共通點,會是哪3個?
3. 面對理想的未來,我需要準備...
面對這些職缺,有哪些共同的需求能力與特質呢?請列舉至少3項
4. 理想的未來,與過去工作經驗,才能校準/比對
面對這些應徵要求,目前的你已經有多少把握了呢?依照各項目,你的掌握與自信程度為多少呢?
5. 目標加強
比較沒把握的項目,預計如何補強呢?或是增加相關經驗呢?
6. 盤點人脈
主管、廠商、客戶等是否有保持良好關係?未來跳槽或轉職,是不是有潛在合作機會?變成你的人脈資產?
7. 盤點實戰技能
在工作期間,有沒有因為工作才累積的特定軟體、系統、技能的應用經驗?在這樣的使用上,對公司有什麼貢獻嗎?有可估算的價值嗎?
8. 確定reference check 的對象
是否有主管、廠商、同事、其他部門夥伴,跟你有良好的關係?有合作、一起工作的經驗?可以在應徵下一份工作時,願意當你的reference check 對象,幫你美言幾句?
9. 更新武器與戰力
使否已經更新好Linkedin 與履歷?或找 headhunter 獵人頭談過了?透過這樣的方式,先快速讓自己知道,自己目前在人才市場上的價值,好評估還要待多久、累積哪些經驗,才可以轉職到自己理想的下一份工作。
10. 求職意願公告
在自己私人的空間中,可能是社群上(公司主管們看不到的)或是一些聚會、學長姐/校友聚餐等,陸續透露想轉職的想法,以及想轉職的方向,有時候人脈轉介有著更好更多的工作機會。
以下則是,在工作後才有機會累積的特質與能力表現,讓你面對跨產業人才、自學很強的新人們,仍保有一些優勢,讓你的工作,變成未來理想的養分與價值:
1. 專案管理經驗
表現與驗證你的溝通能力,甚至表現出有跨專業的管理能力。
2. 軟體等技能應用實務經驗
很多人可以自學軟體的使用與技能,但是,若你不只學會了,又有實際的操作甚至有所產出的經驗,代表你的即戰力更高,甚至有機會透過你的經驗,來改善或突破原本公司內的應用框架,這樣的經驗會更吸引面試官的青睞。
3. 管理經驗
當你有管理職後,你更有機會再下一份工作擔任管理職,若你尚未管理職,比較難再下一份工作應徵時,就直接擔任管理職了,而往往在一般企業中,管理職的薪水比較高,也比較具有進入門檻。
4. 業界知識與成績
當你的過去經驗,是同一個產業,或是跟產業相關的,有好成績或是成功的個案經驗,除了能認證了你的相關能力,同時因為有共同用詞、專業背景,在心理學的鏡像效應,會覺得是自己人,瞬間拉近距離。
5. 跨文化、跨專業經驗
在公司的資源下,可能會接觸不同的上下游廠商,或是有全球的跨區域合作資源,都很可以去爭取,因為這樣的經驗,是比較難在公司內部達成的,只要你有機會打過一次國際戰、經歷過一次的跨國合作專案,你的經驗值會往上升,代表你除了台灣市場,你更能帶著企業打國際市場。
延伸以上的概念想法,如何觀察,自己目前累積的戰力已經到哪邊?
以下是我依照自己的經驗,所擬的方向分類,供大家參考;
而每個產業與每個公司、每個職缺的需求都各有不同,這邊是依照我自己過去的經驗中,最廣泛被需要、提及的工作經驗累積優勢:
基本款
理論上工作1-3年,有一定積極度的工作者,建議都需要有以下經驗
進階版
若理想轉職、跳槽,有明確的薪資上調升,以下會是建議的累積經驗
高階版
這部分是往經理級等職缺轉職計畫的人,建議要有的一些經驗
以上比較沒有科學的考證,屬於我自己出社會10年的綜合觀察統整的建議,若有其他想法建議,都歡迎留言跟我討論分享喔!
(原圖連結)
本文章發表於:工作。實習。打工心得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