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概論 ⾳樂會賞析⼼得
短笛/吳⽅喬 長笛/林巧昀、⿈振瑋、謝佳林、曾麗美、林佳鳳 雙簧管/王薇雅、倪賢淑 低⾳管/魏佩芯 Eb ⾼⾳豎笛/龍成⼀ 1st豎笛/張嘉⼼、張家菱、張雲岳 2nd豎笛/陳妍蓉、于麗萍、鄭盛⽂、莊竣貿 3rd豎笛/陳姵穎、蘇鏡宏、劉智豪、陳郁芬 Alto豎笛/羅家曲 Bass豎笛/林筱倩、林世豐薩克斯風/李承育 中⾳薩克斯風/⿈瑀萌、謝宗翰、郭恩慈、曾仁正 次中⾳薩克斯風/陳國秀、⾺懷之 上低⾳薩克斯風/彭繼昌、陳明志 ⼩號/邱浩瑋、孫⽴憲、范振鴻、吳明吉、張嘉玲、陳恆義、徐瑞毅、胡得晉 法國號/葉承泓、張念慈、陶柏戎、余奕蓁、詹皓翔、蔡新德、陳彥豪、郭⽟清、徐綾憶 長號:陳沛⽻、謝宗修、陳頤萱、吳菀蒨、鄭蕙馨、王克明 上低⾳號/潘韻如、梁添進 低⾳號/張朝陽、葉宗諭、施柏杉 打擊/王聖智、邱栢挺、⿈冠英、⾼禕玟、朱冠如、許啟群、王書凡 鋼琴/簡慧琪 由於期末將至,壓⼒著實不⼩。於是便藉著做報告的理由,在連假 的尾聲抽了個空,前去聽場⾳樂會給⾃⼰稍微喘息⼀下。在新⽵也待 了好了段時間,這卻是我頭⼀次在這裡聽⾳樂會,倒也證明了⾃⼰⽣活 過得算是挺忙碌的。 ⾳樂會甫開始,主持⼈猶如慣例般的幫忙做開場,不過對於⼩時候 跟著家⼈⼀起看星際 ⼤戰(Star Wars)系列電影的我來說,到不⽤特別為 了他的組曲來做介紹了。雖然說聽過很 多⼈、或者是團體⽤各式各 樣的形式來呈現這部作品的主題曲或者是插曲,但是我卻未曾從 這些 表演者的⼿中,接收到當時那種令⼈感動不已的觸動。閉上眼睛、仔 細聆聽著組曲的每 ⼀個⽚段,多少還是讓我在腦海中回顧了安納⾦在 ⽚中的種種英姿,縱然他還是成為西斯帝 國的⼀部份。抑或是尤達⼤ 師和歐比王⼀同出⽣入死,抵抗密令六六的追殺,這段精彩⽚段 的配樂, 也讓我猶如⾃⼰在回顧當初看電影時的精彩悸動。最後,組曲以尤達 和武技族會⾯ 時,平和安詳的背景⾳樂作結。組曲的每⼀段,是由星戰 四部曲以及其前傳的主題曲抑或是 插曲串接⽽成,彷彿是要給觀眾⼀ 種把星戰系列電影做⼀個回顧般的呈現。不過有點美中不 ⾜的是,串 接起來的每個部分並非有很明顯的關聯性。或者單就⾳樂的欣賞性來 說,可以將 者個組曲的起承轉合做出明顯的分別,但是作為⼀個星戰迷, 多少還是會覺得在每個段落的 選曲上有些奇怪。整體來說,樂團本身 將組曲呈現的不卑不亢,原曲中的⾼低起伏、情緒表 現、和幕與幕之 間的銜接都做的恰到好處。至少讓我覺得今天抽空出來這裡聽⾳樂會, 著實 有它的價值存在。 之後的幾⾸曲⼦,並沒有特別做功課去預習今天的節⽬表 ; 作為 ⼀個不專業的觀眾,就 只是單純地去聆聽、去享受期間⾳樂的薰陶⽽ 已。曲畢後也未留下什麼特別的印象,只是徒 然⼀陣放鬆感罷了。忽 悠忽悠地就過了中場休息,喝了點⽔便開始看⽅才拿的節⽬單。仔細 ⼀看,終於又是⾃⼰熟悉的曲⼦:蓋希⽂的藍⾊狂想曲。通常這⾸曲⼦ 都是出現在卡通或者 是戲劇電影中的笑鬧⽚段居多,直到⽇劇「交響 情⼈夢」將其作為頗為主軸的⾳樂素材,並 且成為緯來⽇本台收視率 頗⾼的八點檔後,其曲名才開始比較廣為⼈知。不然多半時間,幾 乎都 是扮演著⼀⾸你貌似聽過,卻又說不上來在哪裡聽過的配樂罷了。全 曲的配置充滿⾼低 起伏,讓觀眾隨時都可以感覺到各式不同的驚豔。 跟以往透過電視揚聲器聽到的⾳樂相比, 現場樂團演奏出來的確實更 具張⼒,⽽且更能夠體會出整個曲⼦饒富趣味的呈現。從前⾯的 ⾼低 起伏、中間的緩和、再接到最後華麗且平緩的收尾,不難聽出作曲者 在曲⼦的編寫上花 了多⼤的功夫。以前在熬夜處理報告或者是趕作 業死線時,蓋希⽂的”I Got Rhythm”總是我 的歌單之⼀,其理由不外乎 是因為他的⾳樂總是可以給⼈⼀種快樂、紓壓的感覺。現在⾯對 各 式報告壓線⽽來的緊迫期間,能這樣純然地、什麼都不去多想地聽著 樂團臨場演奏他的藍 ⾊狂想曲,的確也讓我的神經感受到了⼀定程度 上的放鬆。 再來又是半迷濛半恍惚地聽了兩三⾸曲⼦,期間有⼀、兩⾸曲⼦ 曾被建設公司作為廣告 配樂,聽起來意外地令⼈覺得親切。台灣的⾳ 樂⽣態也是蠻奇妙的,⼤眾通常不是因為⾳樂 家或者是樂團來初次接 觸歌曲,⽽是藉由廣告、戲劇、潮流等等⼤眾媒體的產物傳播之下, 間 接地把⼀些經典作品導入⼤眾的⽣活之中 ; 或許這⼤概也算是台灣特 有的⾳樂傳播模式 吧。不過在下半場的曲⽬中,還是有些曲⼦,並不是 我藉由這些台式的傳統傳播管道⽽得知, ⽽是可能在過去的某個時間 點,或許是在咖啡廳、又或者是在書局,所聽過的曲⼦。好比「愛 情像 野⿃」就是個例⼦。聲樂家陳禹在曲⼦中不斷地展現其類似花腔的唱 技,把曲⼦中最精 華的各種轉⾳、抖⾳等等表現得恰到好處。這曲⼦ 或許對眾⼈來說並不陌⽣,不過也正因為 如此,表演者對於曲⼦的詮釋 是否做得恰不恰當,便很容易就可以被聽眾所觀察出來。不過, 單就我 個⼈的⼼得及想法來看,整體聽起來,少了點以往聽到時那種較具爆發 ⼒的感覺。不 知道是因為現場與非現場的關係,在聲樂的部分,現場總 給⼈⼀種聲⾳被整個表演廳所稀釋 的感覺,讓聲樂家本應有的震撼⼒ 也隨之被稀釋了。不過仔細想想,在CD中聽到的曲⼦, 往往是在錄⾳室 所完成,所以聲樂的聲⾳會被聚焦在收⾳設備上,⾃然⽽然不會因為場 地的 ⼤⼩⽽受任何改變,甚至還可以更為聚焦。不過總歸⽽⾔,兩者還 是各有其優點,畢竟現場 版還是比較能夠體會到表演者最真實的呈現, 不必經過數位電⼦的轉換,再傳遞至我們⽿裡。 最後兩⾸的安可曲,選⽤了廣為⼤眾所知的”永恆的星條旗”以及” 拉黛斯基進⾏曲”。在 前者之中,就算聽眾不知道曲名,光是透過樂團 的演奏,彷彿就能看到美國最⾃豪的星條旗 在我們眼前飄揚著般。⼀ 般⽽⾔,越是為⼈所知的節奏,越是容易引起聽眾的共鳴。曲⼦的 後⾯, 隨著明顯的節拍,觀眾也開始打起節奏來。讓整個⾳樂會越來越有慢 慢在收尾的感覺。 ⽽在後曲⽬中也是⼀樣,鮮明的節奏也讓觀眾開始 跟樂團有了些互動。不過⼤概是因為我們 聽到的往往只是全曲中的 ⼀個極短⽚段,所以幾乎可以從觀眾的拍⼿聲中,聽出來每個⼈曾 經聽 過的⽚段是哪些。 曲終⼈散,⾳樂會就這麼平淡地結束掉了。整體來說,是場非常精 彩的⾳樂饗宴。樂團有將每個曲⽬應有的內涵,做出其⾃⼰獨有的詮 釋。或許在⼀些⼩地⽅上不是那麼的精細,不過對我來說,已經⾜以讓 我覺得這兩個多⼩時有它應有的價值。⽽且也讓我可以藉由這些 早已安排好的曲⽬中,重新去思考⼀些之前未曾多思量過的問題。或 許這也算是些意外的收獲吧。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