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職涯規劃,許多人劈頭就會問:你的目標是甚麼?你想怎樣發展?
其實,正在煩惱職涯規劃的人,大多都是迷途小羔羊,甚至還未認真審視自己職涯。現在多數只是「做住先」、「讀嗰科咪做返個行」,或者只是騎牛搵馬。但當工作數年後,就會突然驚覺:「原來我要做足呢行幾十年。」
要繼續下去數十年,實在不情願;但要由頭開始,卻又捨不得現在的職位薪水。這個時候,就會感嘆,「啊!我為甚麼不早點做好職涯規劃?」
應該由何時開始職涯規劃?從哪裡開始?
了解自己的角色
通常最多人問職涯導師「我現在的情況是 XXX,我應不應該轉行/創業?」其實作每一個重大決定,需要考慮各種因素,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生活中的角色。
美國著名生涯發展學者 Donald Super 提出,「除了職位外,人生還有很多和工作有關的角色,包括一連串有酬或是無酬職位的工作。」包括兒童、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家庭照顧者等。
不同角色是甚麼意思?簡單來說,我們有父母,所以有子女的角色;在社會上工作,有公民和工作者的角色;有結婚,就有夫妻的角色。
我們需要權衡目標和角色的優先次序,作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例如你希望在外地工作,但女兒剛剛出世,就需要考慮作為父母和工作者的角色,是否可以推遲計劃?還是有更好方案?
人生有甚麼階段?
不只是角色,在不同時期我們也會有各種階段,而 Donald Super 就將人生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
成長階段
在成長階段,我們會開始發展自我概念、態度和理解自己的需求。簡單來說,你的價值觀會在這裡慢慢建立,但因為我們還未成年,對「職業」沒有太明確的概念,所以主要會在這階段探索自己對職業的好奇、幻想及興趣。
探索階段
Donald Super 認為,在這個階段中開始有能力和空間,應該脫離空想階段,轉而實踐來嘗試不同的興趣,體驗不同的工作和行業,比對一下是否與成長階段中想像的一樣。畢竟剛畢業就找到方向的人只是少數,年輕人亦不應懼怕碰壁,應該從實踐去認識自己內心的想法。
建立階段
建立階段分為兩部份,25 至 30 歲為「試用期」,31 至 44 歲為「穩定期」。在「試用期」我們會面對挫敗,同時會修正錯誤、從中學習,為自己的事業一步步築起基礎,開始在選擇好的職業中安頓下來。
而在「穩定期」中,這時我們大概已在多次嘗試之中撥開了前方的迷霧,建立自己的事業,創造和實現心中的職業目標,並開始穩定地朝之前進。
維持階段
維持階段大概是最常出現的「中年危機」,既要維持已獲得的成就與社會地位,同時「上有高堂,下有妻房」,負擔最大也通常在這個階段,所以大部分人都希望在這個階段中找到穩定的收入。所以這個階段中,最多變化的大多數是職位、部門,而不是行業;創業的甚至可以開始著手找接班人。
淡出階段
準備將人生的重心由工作轉向家庭和休閑,安排退休生活和適應,尋求新的精神滿足,以及找到屬於自己的新角色。
當然,歲數只是參考。Donald Super 亦強調,人生需要花一輩子才能定奪,我們會因為種種因素不斷去經歷這 5 個階段的循環。例如,你在「維持階段」中選擇了轉行,就會開啟新的循環,再一次經歷探索、建立、維持等階段,直至找到自己最自在的錨點。
在找到自己的角色和階段後,就可以得出現在的你應該做些甚麼、下一步應該怎樣做、將會面對甚麼問題。計劃雖然永遠趕不上變化,但有好的規劃,會減少你走冤枉路的機會。
還是覺得很難?仍然不只怎樣開始?不要緊,預約我們的職涯導師,我們會為你一起進行全面的職涯規劃;或可以先聯絡我們,了解服務詳情。
本文章發表於:工作。實習。打工心得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