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每個對未來困惑或是跟我一樣正在探索自我的朋友
看著身旁的朋友開始申請實習、準備出國交換、報考研究所相關課程,為何我卻滿心惆悵、徬徨不已?原來是因為就讀的科系並非自己真正有熱情的領域,但一時之間也找不到「替代方案」,於是這樣的矛盾讓我的大三、大四深陷迷惘,幸好危機就是轉機,這才讓我終於踏上了找尋自我的道路。
是的,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我們並沒有太多選擇的自由和想像,因為大家只在乎升學,而升學的目的是為了有機會得到更多薪水或是更高的地位,當我們一路被社會期待推者走,終於到了獨自面對人生的年紀時,已經幾乎快忘記什麼是學習、什麼又是生活了,填鴨式教育不只影響了校園生態,就連整個大環境都瀰漫著「只要套入某些公式,就能擁有跟他人一樣成功幸福的人生」,但,真的是這樣嗎?
每個人來自不同的背景、有著迥異的經驗,自然而然會有各式各樣的理念和夢想,因此抉擇的方向必定有所差異,當我不斷用社會的眼光和標準審視自己,急欲找到出口和解答時,才意會到,原來我過去鮮少爭取自己的認同!
找尋自我是個體與世界持續的動態過程,每一個過去都累積出當下的自己,每一個當下亦形塑了未來的形狀,而一個能肯定自我價值,真正認同自己的人,會對人生抱持著正面且積極的態度,信心十足的接受任何挑戰並勇於面對自己,不會因為別人說做不到就放棄,也不會因為別人做不到就不敢嘗試,因此在做選擇時,我們不需要讓每個人都滿意,但至少讓未來的你會喜歡現在的決定。
而曾經迷惘的我,是怎麼樣漸漸豁然開朗的?
(一)勇於嘗試、了解自我
#在時間、體力、能力的允許下,不要停止探索自己的可能性、不要失去對世界的好奇心
這可能需要稍微把自己逼到舒適圈之外,不是有條件才能冒險,而是出發了才擁有條件;不管是外系課程、社團活動、志工服務、藝術表演等等,看到任何想嘗試的機會就去冒險吧!你可能會驚嘆:「哇!原來我是這麼有潛能」或是「沒想到跟我想像的差這麼多......」,在廣泛的嘗試後,會漸漸找到自己在各方面的喜好、處理事情的模式、團體中的定位,一旦了解自己隱性與顯性的特質,就更有機會喚醒自己對生命的熱忱、明白自己想要做的事和扮演的角色。(延伸閱讀:
弄懂這三件事讓你重新定位自己、
如果重讀一次大學,我會......?)
(二)連結經驗、投入熱愛
#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才能明白如何而去。
過去的努力決定現在的資本、現在的決定奠定了未來的模樣,當我們嘗試了、努力了、冒險了,就要試著整理曾經做的事,歸納每件事情是如何堆疊出現在的自己,傾聽心中的聲音,在沈澱思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和熱情。可以想一下,是否曾經有些事情怎麼做也不會膩 、失敗了也不懊悔、遇到再大的挫折也沒關係,想盡辦法就是為了做得更好? 有的話恭喜你,為了目標和理想全力狂奔吧!(推薦給你:
走自己的路,我相信你們可以!)
(三)擁抱失敗、持續學習
#失敗不一定是成功之母,但會是生命的必要養分
大家都害怕失敗,但你知道嗎?失敗可能瞬間擊垮你卻也能有效的幫助自己認定熱情即快速成長。「方向錯了?」、「方法不對?」、「是不是哪裡不足」、「還是我不夠努力?」,累積失敗才能糾正錯誤、發現不足,因而讓自己往目標前進。懷疑、衝突、痛苦是找尋自我中不可避免的,擁抱了失敗和自己的破碎,才可能淬煉出最勇敢和真實的自己,畢竟,誠實面對自己的失敗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你會想看:
用你的大學時光,預約更好的自己)
找尋自我是一生的功課,每一刻我們都在活著,卻也不斷死去。面對迷惘和困惑,我們至少能積極地,在每個生命的片段爭取自己的認同,負責任並有自信地大聲說:「這就是我的生命!」
(圖/創用CC;文/小波)
▋我是小波,謝謝你看到最後,喜歡的話可以幫我按個愛心或給予鼓勵:)
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言一起討論,我也會持續分享所見所思喲!
1 則回應
匿名
2019-03-02 13:09 #1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