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篇開始,別讓自我介紹只是:「姓名、住哪、星座、興趣」了!
此篇知識點
1. 自我介紹的目的是「留下印象」
2. 一般而言,可以先透過「壞的標籤」建立反差印象,刺激思考
3. 依照場景的不同,去細分不同「目的導向」
介紹自己,我們常見的是……
當認識新朋友、參加活動,或者面試時,常會有要請我們「自我介紹」的時刻,
但我們往往容易會被字面上的意思拉著走,開始徐徐地介紹自己的資訊:
叫什麼名字、住哪、讀哪、在哪工作、血型、星座、興趣⋯等等。
語畢,準備換下一位時,台下的人也差不多把你忘了。因為這樣的自我介紹特別常見,也特別容易讓人遺忘。
一個好的自我介紹?
是能夠讓聽者對你的「某個特點有印象」,並且能「連結到你的人本身」(名字、長相⋯⋯等)
一個通用的自我介紹技巧
這篇要先和跟大家分享一種「通用小技巧」,再接著以三個不同情境來說明自我介紹的要點。
用負面標籤製造意外?
「我很有熱情、做事積極認真、願意學習、特別勤奮……」
一般而言,我們會採用這種「正面形容詞」來自吹自擂,但你要想想,這種形容詞不只是你會講,幾乎有一半以上的人都這樣說,所以很難有特色與記憶點。
這是因為「缺乏具體事件的形容」是非常抽象的,沒有畫面、沒有情緒感受,甚至沒有共鳴,聽到的下意識往往會會出現「恩,又是一個積極熱情的人,嗯嗯嗯。」然後直接忽略。
因此我們要做的是,製造意外:
找個看起來是壞的標籤,
仔細想想卻是好的形容。
讓我來舉個例子試試:
「坦白說,我是個很偷懶,又健忘的人,對於事件的資訊與資料常常記不住。」
「我在工作的同事都覺得我太過嚴肅,不通情達理。」
首先,一開頭透過負面形容會讓聽眾覺得奇怪:
「平常大家都講自己的好,怎麼突然來了一位說自己缺點的人?」
而這次就會刺激聽眾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們藉此接著附上一個故事去形容描述,滿足他的好奇,進而創造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為了滿足自己的偷懶本能,有時間就精研各種生產力工具與雲端工作術。讓工具幫我記住資訊,把腦袋的空間留給觀點與創意。最大化的追求產能,是出自於我偷懶的本能。」
「還記得有一次我負責一個複雜且龐大的專案,連續兩個禮拜的趕工,已經快把同組的同事們逼到身心俱疲。而明天剛好遇到颱風假,同事們來跟我閒聊說:『明天颱風天,北市府已經宣布放假了呢。』我當下回應:『哇這樣正好!我們彼此就能在自家把上一週沒有整頓好的資料一併處理完,反正也出不了門,是吧!』同事們聽到的當下臉立刻綠掉,我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是想難得放個假休息兩天。」
負面標籤的技巧,前提是你能補充一個故事來自我介紹
第一個介紹,一開始會讓我們好奇他怎麼會說自己「偷懶、健忘」,仔細想想才知道原來他是因為「很追求工作產能、把腦袋留給創意,資訊給工具處理」;第二個介紹,一開始以為是個很難親近的人,結果是為工作上十分努力,使命必答,把握機會的人,只不過少根筋,實在是太憨厚了阿。
也就是說,第一個技巧可以帶引出三個步驟:
1. 透過負面的標籤,先讓對方驚訝,打破原先認知,啟發思考。
2. 再讓對方經由思考,發覺想深層一點,這其實是個優點阿!
3. 成功建立印象!
想知道更多關於自我介紹的細節嗎?我們-下集待續!
延伸閱讀:自我介紹要的其實不是介紹自己,而是?(下)
原文於自己的 Medium(部落格),排版與閱讀體驗更佳
最後,也歡迎你追蹤我的個人臉書
大多的生活見聞都會在我的臉書或部落格,有空時的週日晚上也有觀點分享的直播。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3 則回應
匿名
2018-08-07 23:09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09-04 22:09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3-06 12:22 #3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