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這系列實習紀錄的最後一篇,想要分享在實習中除了文章撰寫之外,我還做(打)了(雜)什麼事情,又從主編與 Coach 身上觀察到了什麼。如果是想知道我如何錄取實習的,請看《一個普通人從兩百人闖到最後四人的實習面試故事 》如果是想知道我在實習中撰寫文章的點點滴滴,請看《你以為文章很好寫嗎?不,一篇文章真的從來都不是那麼好寫的(泣) 》
到底為什麼要實習,我想對每個人來說的意義都不一樣。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實習從一個想實習的念頭開始,在實習的過程中,不能說真的對於職場有很深的體悟,但在進行各項工作時,從前輩的身上學到許多,因此想把那年對於一個新媒體菜鳥來說雖然微小但影響深遠的事情紀錄下來。也希望這些經過時間沈澱下來後的省思,能成為最後真正得到的東西。
(警語:文長慎入 XD,圖文排版好讀版看這裡 。)
本文三大重點: 1. 我在實習中還做了哪些事情呢?研究案例、採訪、協辦下一屆實習生招募? 2. 主編與 Coach 教會我的事情:對自己跟別人負責,好還能夠更好! 3. 實習到底是不是打雜?
一、我在實習中還做了哪些事情
錄取王文華的夢想學校實習後,最主要的是協助經營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分享創新創業案例,撰寫了許多篇自己從未想過的深度分析文章。但除了撰寫文章、行銷文章之外,我在實習中其實還有碰到兩個例行性的事務:研究創新創業案例與上字幕。
研究行銷案例?
研究創新創業案例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就是去找一些有趣的廣告案例進行分析。
就比如說我曾找過一個蠻有趣的行銷案例 ,美國的捷藍航空在母親節前夕,推出 Fly Babies 的快閃航班。在這段航程中,每當一位嬰兒哭泣,全機乘客都能得到 25% 的折扣。只要有四位嬰兒哭泣,所有人都能獲得免費機票!
捷藍航空從貼近消費者感受的角度切入,將每個人在飛機上最害怕的「嬰兒的哭聲」成功轉化為令所有人都感到開心的快閃活動。除了讓搭機的母親嬰兒難忘之外,也讓乘客們忘掉旅程中的不愉快,皆大歡喜!除了提升品牌知名度,也同時呼籲搭機時人們需對母嬰更加友善!
或許對於擁有商管學院背景的人來說,找廣告行銷案例就是課堂上常做的事情,其實沒什麼特別的 XD 但因為自己本身沒有商管學院背景,因此這項事情雖然微小,對於我來說卻十分有趣。能夠知道業界的廣告人、行銷人到底運用了哪些手法去抓住消費者,知道要從哪些面向去分析,對我來說真的是個蠻棒的入門款練習!
在這邊也小推薦要找這些廣告案例時,廣告金點賞、 Motive 商業洞察(每年還都有坎城廣告影展系列報導)、動腦雜誌、左腦創意都是不錯的廣告行銷案例來源。如果是要直接找國外有趣行銷案例,其實直接上 YouTube 打可口可樂等經典老牌或是廣告類型相關的關鍵字能找到更多相關案例。
每週都要準備案例分析 Email 給夢想學校團隊所有的人,與大家共同討論你覺得這個行銷案例有趣與可以採用的地方在哪。最後 Tom 會選出覺得不錯的分享案例,摘錄裡面其中一些片段,我們進行翻譯之後上字幕,作為實體課程的補充教材之一。(其實真的就是幫老闆打雜啦!)
說起來這項任務其實蠻簡單的,但我在上字幕時常常發生轉檔錯誤、時間軸沒對到,或是上出來的字幕跟 SOP 上所要求的字體大小不一樣,Coach 檢查之後就又要重新來過一遍了(嗚嗚),這的確也是件繁瑣的事情。也因為上過幾次字幕,後來發現其實用 iMovie 就能輕鬆簡單的完成這件事了呢!(發現的太晚了啊!)
選出創新案例之後,為了協助經營社團(後來社團死了 QQ),也會多放這些有趣的案例分析在社團內。雖然依舊沒有到能讓社團活躍起來,但有時會有些人會在底下對案例進行留言評論,或是別的行銷相關粉絲團看到案例覺得不錯,進一步轉發分享,這時候就會覺得至少這些小小的努力沒有白費啊(汗)
作為媒體協力資策會比賽採訪
除了例行工作,還有一些跟 Coach 討論該如何行銷文章、拯救社團的專案嘗試之外,在實習中有一個我覺得蠻有趣的經驗是以媒體協力的角色與夥伴一起跑去資策會辦的競賽取材。
競賽是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資策會主辦、MMdc 關鍵數位行銷與 dcplus 數位行銷實戰家協辦的「2016 IDEAS Tech Hackathon 社群x裝置數據應用共創競賽」總決賽,也是首次的專為企業舉辦的黑客松。(回去翻 Email 之後才終於記起來這個比賽是什麼 XD)
當天的總決賽主要是由各企業進行 Demo,Pitch 自家公司如何用資策會的某種巨量數據平台,發展出專屬於自己的產品與商業模式。印象中有目前專營 SEO 工具的 Awoo 介紹自家公司網頁爬蟲相關的 Demo、其他公司的人臉辨識系統與訂餐系統應用、女裝電商相關應用、也有學生參與 Demo 演示他們運用此技術做出的抽獎平台等等。
身為外文系學生的我,想當然也是第一次接觸所謂的黑客松。也因此看到這些公司展示出如何運用爬蟲技術做出產品原型或是實際產品,甚至連商業模式都非常不同的過程真的非常新鮮,有一種又開啟了小世界的感覺。(也沒想到兩年後的現在進入了與科技相關的 app 產業工作啊 XD)
與夥伴一起舉辦下屆招募
第 15 屆實習招募工作坊合照(還是一樣借用 Pic Collage 辦公室 XD)
實習生所負責最後一項最大的工作就是協助主編與 Coach 進行下一屆實習生的招募。主要負責規劃的 Coach 大致講一下這次招募的目標,以及對於下一屆實習生的要求之後,其他細部的執行與想嘗試的事情都由我們來討論決定,如果 Coach 跟主編覺得可行的話,也會想辦法幫助我們讓招募舉辦的更順暢。
從安排招募時程、詳細列出企劃與待辦事項、撰寫招募文案、宣傳招募、舉辦招募說明會直播、協助收件整理相關資料、寄送通知、一直到當天協助舉辦工作坊,都是跟夥伴一起討論分工出來的。對於當初大部分都是遠端合作的我們來說,也終於有機會跟夥伴更直接的合作了!
雖然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大家分配一下就結束了。但其實這之中真的有非常多繁瑣的事情需要一一完成。例如當寫完招募文案之後,除了在夢想學校粉絲專頁、王文華粉絲專頁發出,Coach 會協助下廣告之外。我們也需要多整理一些曝光管道,主動聯繫。例如 Blink 實習資訊佈告欄、大學生找實習等等相關粉絲團。也可以透過學校的官方管道寄信聯繫,主動在學生實習相關社群貼出。
初步吸引到想要找實習的受眾之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為他們提供更多價值,與讓更多人了解實習主要內容。因此就像前一屆學長姐一樣,我們也有舉行線上招募說明會。
線上招募說明會是我與另一位夥伴主要負責,與主編們討論製作素材、選擇內容,不會簡報設計的我當初除了上網爬文製作簡報之外(超推 Keynote 不求人的佛心版主!) ,還用了 Google Hangout 串 YouTube 進行人生中第一次的直播 嘗試(那似乎是個還沒有臉書直播的時代),這也是完全沒有想過會做的事情之一。
除了招募說明會之外,與夥伴討論後覺得可以請過往的畢業的實習學長姐回來,並請他們親身拍片分享實習相關心得,我們再把這些心得剪成小短片,放到當初經營的社團內。讓已經有很大興趣想報名的參與者,能更了解實習內容,提升完成所有報名流程的意願。
決定好之後,主編便幫我們在東門捷運站附近的咖啡店約了幾個過往學長姐聊聊他們的經歷與分享,現場拍片。分配後進行剪片,最終也有產出 8 個現在看起來剪片技巧真的非常陽春的實習心得分享,也是挺有趣的經驗而且還能聽到強大的學長姐們的分享,雖然繁瑣但超值。(再推一次 iMovie)
經歷前面一連串的籌備之後,幸好最終第一階段招募成果還不錯,印象中收到了超過 250 個報名申請。當收件結束後,又是一場硬戰要打,審查文件、協助整理履歷上大家一起分工也花了 2~3 天的時間。(不過也因此更加體會到面試官們如果一次收到那麼多相關資料時,面試者履歷寫的好不好、甚至是申請原因、交件資料的每個細節真的會影響錄取意願!)
招募的前置作業都結束之後,就只剩下協助舉辦工作坊了。工作坊的流程雖然大致與之前差不多,但裡面的內容都是重新準備的,我們也因此彩排了幾次。同時,我為了準備當串場主持人跟主編們討論寫了一堆開場語與主持稿,總之大大小小的嘗試都在這次招募裡經歷了哇!
當天的工作坊很順利地且愉快的結束了,夢想學校也找到了理想中的候選者。而我呢,則拿到了 Tom 送的一本簽名書當作最終畢業紀念品(哈哈)。因為接下來要去交換,於是當天便提早一週從夢想學校畢業啦!人生中的第一次實習算是完美的劃下了句點。
(除了原先大學時代有當過團隊招募的專案經理之外,沒想到在夢想學校又經歷了一次招募。於是我在現任實習公司轉正之後,老闆覺得我有相關經驗,又讓我主辦敝公司的第一屆完整實習計畫的規劃與招募,順利招募了一群實習生,一起打拼玩耍了三個月。而最近一個月,我又開始舉辦寒假實習生招募,真是沒想到跟招募這麼有緣,下次來寫點身為招募負責人的心得好了。 有興趣請看《來自新創實習招募負責人的吶喊:同學,申請時千萬別把手中的好牌打掉啊! 》)
二、主編與 Coach 教會我的事:對自己跟別人負責,好還能夠更好!
夢想學校的實習生,除了每月月會或是 Email 郵件往來會與 Tom 接觸之外,最主要直接跟我們有更深入接觸的其實是主編與 Coach,而在他們身上其實學到了很多我原本以為我會,但是其實我根本不會、而且沒有好好思考過的事情。
把小事做到極致,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把小事就到極致這件事聽起來簡單,但我就是做不到 XD
身為一個生性懶惰,很容易得過且過的人,我覺得在 Coach 身上真是收穫良多。夢想學校的 Coach 其實是兼職,平常還有自己其他的正職工作,因為以前也是曾是某屆的實習生,個人對寫作、行銷有興趣,所以又被找回來協助行銷的工作。光聽這樣就知道其實 Coach 平常真的很忙,除了自己的事情之外還有一拖拉庫的事等著他去做。(Coach 除了工作之外,還會經營個人部落格跟替一些團體採訪、出稿,超級佩服 Coach 的時間管理能力還有毅力!)
而他在夢想學校除了管理粉絲團行銷之外,也要負責與媒體窗口聯絡、帶領我們這群菜鳥實習生、研究怎樣可以有更大的曝光度。但是他在這麼忙的行程之中,很少會有漏掉事情的情況出現。每次開會時,都會看到她拿著一本自己的小本本,除了已經做好匯報成果相關簡報之外,也會把要匯報的事情逐一列點報吿給老闆(也就是 Tom )聽。而且通常在老闆提出問題前,他會先提供幾種解決辦法,與老闆討論,最後再把結論記在小本本上,整理成文件寄送給團隊。
這件事情看起來雖然微小,但其實現在自己進入職場後想起來覺得很不得了,因為他能在老闆點出問題前,就已經自己思考過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事先預防然後想辦法解決它。主動匯報進度,並且進行總結,而不是等著被人提醒、或是等著老闆來問進度到哪裡了。我覺得我在 Coach 的身上看到所謂 Ownership 的表現,不只是把自己當成兼職或是一件該完成的工作而已,而是把這件事情真真正正當成自己的責任,好還能夠更好,想辦法把工作的細節兼顧做到最好。
我在招募協助整理面試相關資料時,就曾被 Coach 小小噹過。Coach 當初已經有給了一些格式參考,我要做的只是從申請者的履歷與其他資料中整理出來,放入 Googel Doc 中,讓 Tom、主編跟 Coach 有統一的地方可以進行評審、評分與選擇最終面試者。
這其實也是個很簡單的事情,但我為什麼會被噹呢?當初我想說應該就直接協助整理履歷、大概抓出重點複製過去然後統一樣式,這樣應該就可以了。後來我花了好幾個小時整理到一半之後, Coach 可能也想追蹤進度,就看了一下我目前整理的情況。然後告訴我說,我這樣整理其實很混亂,沒有把主要重點更精煉出來,版面上的排版也沒辦法讓其他需要共同協作的人作業更方便。
於是 Coach 又重新為我示範一次該怎麼整理,可以讓完全沒有看過些資料的人,一看到文件就能知道需要做什麼。這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在工作時沒有先問過需求,清楚這件事情大致上想達成怎樣的目標,也沒有想到怎樣的協作方式可以讓自己與別人工作更順利,在做到一半可能遇到問題(例如整理太久)也沒有即時反饋,於是就連這麼簡單沒有什麼技術性的事情,都做得不太靠譜。
雖然這只是件微小的事情,卻讓我學到一場教訓啊!做小事不難,難的是把小事做到極致,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不只是做事,而是去想怎樣做可以更好,怎樣讓彼此都協作順利。
事情做完一定要有成效報告與未來調整
夢想學校的大家平常都是遠端工作,但是每週主編都會寄來當周文章的成效,稍微跟我們分析下當週主要流量在哪些文章,哪些文章表現好、表現不好。表現好的有什麼特性是我們可以持續保持的,表現不好的文章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進的。
這也是件簡單的事情,但卻可以讓我們隨時知道成效,並根據成效適時調整與改善。而每月的月會,除了後台 GA 數據成效之外,也會跟所有人共同討論協作問題,與每個人在文章寫作上的感想與檢討,並且根據成效好的文章進一步分析架構與寫法,讓我們可以參照,寫出更好的文章。
除了主編之外,Coach 也會針對文章行銷、粉絲團經營成效進行匯報。告訴我們當月做了哪些事情,因為這些事情帶來怎樣的成效,與目前遇到什麼問題大家共同討論出共識,並根據對外窗口給我們文章的建議、讀者的討論,引導大家去思考未來在撰寫文章上有什麼樣更好的方向可以前進。
每次開會前都會寄送相關會議議程,讓大家能先知道這個月要討論的主題、並且提出一些問題讓我們先思考準備再來開會。開會完之後,Coach 與主編都會整理一個會議記錄與相關簡報檔案再次傳送給所有人,讓大家能跟上進度知道彼此工作情況,以及有哪裡需要再次加強的地方。
這樣的過程其實能夠凝聚遠端工作的所有人的共識,也不會讓我們只執行自己的工作,卻不知道做了這些事帶來的成效為何或是未來要怎樣去調整。除此之外,提供給大家議程這件事雖小,卻是整個會議推進的最大助力。
SOP 其實很重要
之前的中篇 ,有提到我們在執行撰寫文章時,不管是在一開始撰寫、與夥伴互相校閱、事後排版,每個段落章節其實都有規定的 SOP 可以參照。除此之外,研究商業案例整理資料或是上字幕時,又有許多個 SOP 可以參照。
一開始我其實沒有特別的想法,想說有的話那就遵照著流程走吧。過往在團隊時,也的確會有類似 SOP 相關的文件可以參考,但大多是口頭上溝通取得共識而已,反而除了交接或是當顧問給予其他專案經理經驗傳承時會出現 SOP 之外,很少有文件化的事情。
而在夢想學校時,因為大家都是遠端工作且一開始的實習生(我們)基本上全是新手,要如何讓這群平常碰不到面的人能夠協作順利、很快地就能有幾本概念迅速上手工作?當然就得遵守原本有的一套流程,除了能更快速進入工作情況,對未來的工作有想像且有較大的藍圖與概念,也能避免彼此因為沒做好某些環節出現溝通落差的情況出現。
從 SOP 中我們可以知道:
為何要做這件事情?
這件事情的大流程為何?
各項細節如何操作與有哪些注意事項,能讓流程更加順利。
SOP 聽起來很簡單,但背後其實是對自己工作內容的總結,能知道哪個環節如何改善較順利,知道自己為何而做,做這些事又能帶來怎樣的成效。同時也替別人著想,因為自己已經跑過一次流程,能知道有哪些該避免的坑,防止別人再次踩坑。
對我來說 SOP 就像是驗證目前大家所實施的各項工作步驟,其實是個已經可以跑得通的流程。只要遵守這個步驟,雖偶有差錯,但能大致把 80% 的事情做的盡量完善,也能因為這個流程更聰明地工作、省下更多彼此的時間,剩下的 20% 無法掌握的突發事件,只是在鍛鍊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因為在夢想學校經歷的那麼多的 SOP,看到主編與 Coach 圖文豐富又詳細的 SOP 之後,知道寫 SOP 的重要性與怎麼寫後。最近幾個月在目前的新創團隊任職,開始帶領實習生之後,我們也寫了超多 SOP 給實習生們。(我大概就寫了 5~6 份超過萬字的 SOP),後來經過實習生反饋後,的確覺得 SOP 幫助我們把很多瑣碎的事情流程化、自動化,讓工作更有價值。
你其實可以不只是個實習生
當然每個公司的文化與規模大小不一樣,與實習生協作的風格都不同。但在夢想學校裡,其實從老闆開始都很鼓勵實習生可以多多發言、提供想法。
來說說老闆 Tom 好了,為什麼我一直沒有說到 Tom 呢?因為平常接觸最多的不是他 XDD,也有可能是因為覺得是老闆,所以有距離在。但我非常佩服 Tom 的一點是他很會反問我們為何會這樣想,很會主持,很會寫文章(這不是廢話嗎 XDD)很希望我們能夠再更成熟一點,主動負責把事情處理完。每次都非常希望我們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能夠實際去做出來,把事情做到極致。
從 Tom、主編到 Coach 帶領我們的過程中,都一直展現著為自己還有為別人負責的精神。不要只把自己當作實習生,當你能做到比實習生能做的更多的事情之後,一定能獲得更多成長。
當初工作內容裡有講到讓你三個月學會職場溝通,我當初還想說這句話看起來好雞湯好攏統(這句話也太像不切實際的泡泡了),到底是什麼(雖然我現在還是不知道是什麼 XD) 一直到現在自己真正脫離學生身份開始工作後,才發現不只是他們對我們的提醒,而是他們平常做事的態度真的影響我很深。每當我在工作上有挫折時,我都會想想這些我非常佩服的人的身影,期許有一天心目中的自己也可以跟他們一樣承擔起責任、有更好的工作習慣,能為所有人與目前的工作帶來價值。
三、實習到底是不是在打雜
這個問題我想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只能說「是也不是。」
對於新創團隊來說,一定是人手不夠才會找實習生。而很多事情真的很繁瑣,需要人去做,在一開始實習生能力還不夠時,有時候有些雜事相對入門的門檻比較低,這時候要找誰去做呢?那當然就是實習生了。(QQ)
但這也不表示身為實習生的我們就要傻傻的被不合理壓榨或是當社畜什麼的。而是要去想想如果沒把小事做好,取得別人的信任,人家怎麼敢放心把大事交給你呢?每一個看起來很厲害的事情,其實都是從一件件小事累積而成的 。如果永遠只把自己當實習生,永遠只認為自己做到某種程度就好,你做的就只會是實習生的事情。
實習能不能學到東西呢?我想其實是能的,端看你付出的程度多少,當你對某種事情很有興趣,願意主動多花時間研究、主動負責任去把事情做好,甚至是多準備超出別人預期的東西,一定能碰到更多未曾嘗試過的挑戰。
我不能說這次的實習一定是完美的實習,畢竟過程中真的很多瑣碎的東西(像是上字幕啊,不斷修改被退回的文章啊 QQ)會令人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到底有沒有價值,或是在撰寫文章中也不斷地懷疑自己。但是如果沒有這段過程,也不會清楚自己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也不會知道自己對什麼領域有興趣。
或許這不是 100 分的實習,但對於當初的我來說,我會給他超過 80 分的分數!在這段過程中真的對一切充滿感謝,感謝當初願意給這麼菜的我機會的的 Tom、主編還有 Coach。一直對那年暑假的三個月充滿感激,也感謝一直給予鼓勵跟意見的實習夥伴,能遇見一群在各自領域非常強大的人,真的是非常大的幸運。每次看到他們的近況,更加認知到比你厲害的人其實都比你更努力又堅持,自己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努力呢?
我想實習就是給自己多一點嘗試的機會,在這麼多繁雜的事物中,能夠更了解自己喜歡做什麼,不喜歡做什麼。或許在那個當下對未來的安排或道路還沒有那麼清晰,但我想能夠明確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就已經比沒實習前的自己成長了許多。
如果要對人生中第一次實習下個結語的話,我想說:「沒有完美與 100 分的實習,只有不斷從錯誤中學習、不斷嘗試與挑戰、不斷從擁有滿滿經驗的前輩身上學到更多的自己。」
3 則回應
匿名
2018-12-19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8-12-19 #2
鼓勵了作者
0
2019-01-10 #3
沒有經歷想要開始第一份實習是不是很困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