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在這裡發文了,突然有點緊張哈哈~
今天想介紹給大家一本書,叫《內向心理學》。會看這本書是因為其實我是一個內向的人,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和這樣的自己相處。這本書詳細剖析了內向者的性格,也提供了不少給內向者的應對指南。下面是身為內向者的我覺得這本書幫助我最大的部分,但更推薦所有自認為內向的人都去買來看看喔~
本文目錄:
-
重要認知:你沒有問題,你只是內向而已
-
內向是天生的
-
內向者偏好的社交形式
-
內向者容易對失誤產生罪惡感,或因為沒辦法馬上回答問題而產生羞恥感
-
建立自信帳戶吧!
-
內向大腦的超負荷狀態
以下,正文開始!
1.重要認知:你沒有問題,你只是內向而已
你是不是在參加多人聚會的時候,總是感到筋疲力盡、渾身不自在?你會不會對反應遲鈍,需要好好思考之後才能回答問題的自己感到自卑?
有些內向者常常會認為自己表現得很笨拙,沒辦法像外向者一樣優游自在的和人互動,而且也討厭這樣的自己。其實我也曾是其中一份子。我老覺得,我會這樣子,應該是有什麼問題吧?
但是在這本書裡,作者溫柔地告訴我:你沒有問題,你只是內向而已。
不可諱言的,這個世界的確對外向的人比較友善,但也不代表內向就是錯的、低人一等的。讓我們一起跟內向的自己和解,重新認識自己吧!
2.內向是天生的
沒錯,內向的性格其實是先天就決定好了!
根據神經傳導物質的研究,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腦部傳導路徑需要的傳導物質並不一樣。
在外向者的大腦裡,傳輸路徑較短而且速度較快的多巴胺路徑佔上風。這讓外向者可以快速的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而且從互動裡得到興奮感,而這又讓多巴胺增加,形成一個循環。
在內向者的大腦裡,則是以傳輸路徑較長的乙醯膽鹼路徑為主。這讓內向者比較需要整理思緒之後再發言,或是要把想法寫下來之後才能清楚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也因為這樣,內向者和外向者的精力來源是非常不同的:
外向者從外在世界得到活力,所以他們喜歡和人聊天、參加活動;
內向的人則從自己的內在世界得到活力,像是思考、看書等等。
而且在參與活動的時候,內向者比外向者需要更多時間來恢復精力,但是消耗精力的速度又比外向者快。所以,作者建議內向者應該計畫怎麼分配自己的精力,像是哪件事會消耗多少精力、應該為哪件事保留多少精力等等。
書裡還提到,內向者在開會時常常不太願意發表意見,除了因為整理思緒需要時間外,面對一群人就緊張、收到反對意見就會停止發言等等也是原因。
那,內向者在被問意見或是被反駁時,該怎麼應對呢?
你可以試著說:這個問題我再想想,之後告訴你。 既不愣住,也留給自己思考的空間。
3.內向者偏好的社交形式
內向者在面對群體活動時會覺得壓力很大、精力不夠,低資訊密度的閒談可能也會讓他們感到很累,而且內向者比較偏好少而深的友情和充實的談話。所以面對需要大量社交的場合,內向者總是感到渾身不自在。
但是這些社交場合是生活中無可避免的,這裡作者提供了幾個實用的對策:
(1)把自己當成海葵:找一個位子坐下(也就是海葵的岩石),來來去去的人總有人會坐下。這時候你只要友好的微微一笑,對方通常就會開始和你聊天了。
(2)運用裝飾品:在身上配戴一些特別的飾品,像是貓咪圖案的項鍊、有特色的耳環等。這些小飾品通常能輕鬆的讓對方開啟交談,「這個項鍊好可愛,是在哪裡買的呢?」同理,在聚會上不妨也觀察別人的打扮,當作輕鬆的話題吧!
(3)可以簡單聊聊聚會上的食物、現場的音樂、現場的裝潢等等。
(4)要離開一場對話的時候,簡單的帶過就好。例如:我必須去裝點水;我想去個洗手間;我的朋友在那裏,我得去跟他打個招呼。 同理,當對方向你這麼說的時候,心裡也別感到受傷。
其實內向的人除了在社交場合會覺得累以外,還會對自己的表現沒有自信。即使對方釋出肯定的訊號(如微笑、身體往前傾、尋找他們等等),內向者往往也接收不到,因為他們太專注在自己緊繃的情緒上了。
放鬆些吧!其實內向者都還蠻受歡迎的,尤其外向者們也很需要傾聽者,別太否定自己了!
4.內向者容易對失誤產生罪惡感,或因為沒辦法馬上回答問題而產生羞恥感
人都會有罪惡感和羞恥感,但在內向者身上似乎特別明顯。
內向者容易對自己的失誤產生很深的罪惡感,進一步出現退縮的行為。有一部分原因是,這些內向者能從更高的角度觀察人和人之間是怎麼共生共存,所以他們擔心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別人或是傷害到別人,即使是非常小的言語失誤,他們也會很放在心上。
而羞恥感來自於缺乏自我價值肯定,所以當內向者向外界展示自己,卻得到不以為然的反應,內向者可能就會很想躲起來,而且很難讓自己平靜下來。
5.建立自信帳戶吧!
但是生活中還是有各式各樣的難題等著我們去處理,這時候我們可不能以內向特質為理由逃避。
我們需要提醒自己:雖然參加活動會累,但從中我們還是得到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和連結。我們可以不用像外向者一樣活躍,而是選擇把精力分配給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物上。
另一方面,內向者的能力通常需要一些時間才能認識到自己內在的能力,因為他們不像外向者有較多的外在成就可以證明自己。那,內向者該怎麼讓自己變得更有自信呢?
建立一個自信帳戶吧!
當你打完一通覺得艱難的電話、在會議上發言等等突破,就往自信帳戶存一筆自信錢幣。最好還能把它記下來,時不時的激勵自己。
6.內向大腦的超負荷狀態
有些內向的人會覺得自己很笨,大腦常常一片空白。但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塞了太多東西了。如果沒有停下來統整、研究,他們可能就會覺得沒辦法思考,或者覺得大腦根本是一片空白,沒有裝東西。
(這點對外向者可能也適用?)
結語
要是我早點遇到這本書就好了!
上大學以來,我隱隱約約的知道我在社交上遇到的問題,也知道自己比較善於傾聽而不是發言。
大二的時候,我和另一位外向的學姊搭檔成為某個活動的總籌。合作過程裡,她外向的性格讓她在人群裡如魚得水,站上台也能侃侃而談。反觀我,開會時總是需要一點時間消化資訊,和其他人相處也不是那麼自在。
那段時間我真的非常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對活動完全沒有貢獻。
為了這件事,我也和學姊聊過。當我聽到學姐說她覺得有我和她互補很好,我可以想到她沒想到的地方時,我很驚訝。這些特質是我自己完全沒有想過,也沒有注意到的。但我仍然覺得我不喜歡人多的地方,應該是我的缺點,我要想辦法改進。(因為那時候崇拜的人都是外向者居多,但我沒意識到)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釋懷了,也接受原來這就是我的性格。
不需要強迫自己像個外向者一樣活躍,好好把精力分配好,內向者也可以在人群裡優游自得。
有沒有外向者可以分享一下你的觀點呢~
10 則回應
匿名
2019-01-25 19:21 #1
好久不見!!想說好久沒看到大大的文章了 ❤️
1
2019-01-25 21:46 #2
#1 謝謝你~❤️ 前陣子有點別的事情再忙就比較少上來更新了> < 之後也會繼續努力挖掘新題材的!!
0
2019-01-25 23:15 #3
外向者總給人一種活潑的感覺,
內向者卻帶有一種溫柔的魅力。
溫柔的飄浮的雲,
體貼也是種內向者的美學:)
1
2019-01-26 00:06 #4
#蘋果大師 謝謝你喲😊
1
匿名
2019-01-26 02:17 #5
鼓勵了作者
0
2019-01-26 15:16 #6
很感謝有這樣的讀後分享!超實用的!
0
2019-01-26 18:30 #7
#麥可走跳歐洲19國 謝謝你!! 收到這樣的稱讚很開心!
1
匿名
2019-01-27 13:07 #8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1-31 02:23 #9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2-16 15:09 #10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