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Wendy Chang
這本書雖然副標為「無路用」學門畢業生的職場出頭術,但書不是萬靈丹,也不是一本「你讀了就會自然發生」的萬用指南,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調整。而這本書也不限於新鮮人讀,更適合畢業後的人時時檢視自己的成長,並給自己鼓勵。
作者給本書的「文科」是英文 liberal art (博雅教育)的相關科目,取自於西賽羅之言,他認為「值得自由人擁有的技藝」和「低下階級生意人的卑微技術」截然不同。作者認為西賽羅的暗示為:文科教育訓練我們盡情利用自己所擁有的自由,幫助我們竭盡全力成為最有思想、最積極的公民。
而人文學科(humanities)取源於拉丁文humanitas,本意是喚起「人類心智更高級的獨特才能」,使我們為永恆做好準備。
根據我讀完全書的理解,這邊的文科會較相似於中文、外文、歷史、哲學、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而不包含法律、商業等較為務實的科系。
將近五年前,我寫了《外文系沒前途?一個外文系社會新鮮人寫給學弟妹的告白》,直到現在還是有非常高的點閱率,這篇文章之所以每到學測和指考成績出爐時都大受歡迎,背後原因就是大家想要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畢業後到底要做什麼?」
這個問題不只在台灣,也不限於外文系,事實上在美國也是如此,不管是中文系、英文系、歷史系、哲學系、人類學系等「純人文學科」,所有的新生、在學生、畢業生,家長和老師都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人文學科的逆襲》今年甫上市就引起我注意,買回家印証書中的內容是否與自己的經驗符合。作者George Anders喬治·安德斯為這本書下的標題為:You Can Do Anything,其實就與我五年前的文章結論相同:其實外文系畢業後什麼都可以做,只是你怎麼鋪自己的路。而喬治只是把這個道理放大到適用任何文組科系。
索引中講得非常清楚:
等於是把「軟實力」、「外在機會」、「加成工具」以及「如何做到」都跟你講了。
其實大家對於人文學科畢業生的讚許其實一直都存在,而且有許多數據的確顯示文組學生長期的成就和收入,完全不比理工科、法律學系、商管學系低,但是我們少的是「直接明確的例子,告訴我們XX能力,可以在XX時刻,以XX方式派上用場」,但這本書不僅做到數據資料的量化呈現,還有動人故事的質化呈現。
就像喬治在「你的工具組」這章提到怎麼說好你的故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而這本書就是喬治直接把這個道理實踐給你看,書裡面有大量的故事,去支撐他提出來的理論。
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就是主修國際關係的康娜莉成為維基指南的國際專案經理(第122頁開始),包含她投履歷到應徵、剛上任、熟悉業務的整個過程,非常鼓舞人心。另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第156頁 Nekelia Henderson,英文系畢業的她因為「了解簡單語言的力量」,在公關行銷闖出一片天。
書中最常舉的例子就是人文學科學生進入科技產業,而過去我也以為自己必須開始寫程式語言coding才能跟科技產業沾上邊,不過我的職涯證明不是那麼一回事,喬治在書中第77頁提出五個特定主題(能力、方法)幫你踏入科技產業,而恰好我都有一點經驗支撐著這些論述。
第46頁:一旦選擇攻讀人文科系,就等於決定和探險家並肩同行。上大學後的幾個學期,你將會對爭議性話題建構自己的詮釋觀點,尋找「新」的說法,而不是像鸚鵡學舌似地複製教授的看法。⋯⋯不論眼前感興趣的主題有多狹窄,你挖得越深,就越能學會「孤身一人時知道該做什麼」的這個時時刻刻都管用的技巧。
第244頁:嚮往純粹主義的人也許仍在努力撰寫偉大的小說,可是如果你想要走一條比較平坦的名利之路,何不先創作偉大的資訊圖表?把你自己想成一流餐廳的大廚,用你的核心食材(文字和數字)調味,再擺上視覺裝飾,使你的訊息不但光彩動人,而且清楚明白。用箭頭連結你的觀點;用對話框引出活潑氣息;用漫畫激發大家的情緒。你正在探索尚未定義完全的新溝通型態。
第264頁: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絲Freda 的影子。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資料,大學畢業生在22歲到28歲之前最常換工作(平均5.8個工作),至於專顆或高中必頁生,坪均換5.2和4.7個工作。從學校畢業時,你不知道自己最擅長做什麼類型的工作、什麼樣的工作最能滿足你,也不知道最佳職涯機會在哪裡。你需要實驗,唯有闖蕩幾年之後,一切才會步上軌道,這也是你最終選定致勝職業的方法。
不論父母怎麼說,大學教育最大的優勢並非提供長期穩定性,而是它的彈性。⋯⋯當事人創造自己的運氣,在跌跌撞撞的起步之後,開創一個有生產力、令人滿足的職業生涯,這種苦盡甘來的成功機會遠大於一般人的理解。
第11章〈常備不懈〉是我最喜歡的章節,比較適合畢業幾年的人閱讀,這張就像一個細緻的探勘,觀察我們如何在事業上任何一點重新出發,而喬治用康拉德的小說作為章節開頭:
我不喜歡工作——沒有人喜歡工作,但我喜歡在工作裡的東西——發現自己的機會。
前面的特質也許我們一直都有,但都只碰觸到如何得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然而人生的路很長,工作的時間更長,如何在這條路上持續走下去且進步,靠的就是自主、專精、和目的,詳細的內容就待大家自己探索。
後記:這本書是美國本位寫的,所以他們的英文學系相當於我們的中文學系,但這無妨,基本道理都是一樣,你怎麼不妄自菲薄,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利用自身的優勢,創造出自己的一條路。
本文亦刊載於我的部落格《溫蒂穿著紅白拖》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4 則回應
匿名
2019-04-15 22:30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4-17 01:26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4-21 00:57 #3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19-05-20 22:11 #4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