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分享的是前陣子滑 instagram hashtags 偶然發現的咖啡甜點店,因為千層蛋糕照片看到 Chúwa Cafe(它好像沒有中文名字),然而我也不確定 Chúwa 的意思(感覺像是「吃哇」),地點在台南麻豆區(舊台南縣)市區。
簡評:口味和環境蠻好,但價位偏高、服務水準參差(大致服務不錯,但缺乏危機應對能力)
店外觀 - 位在麻豆市區最熱鬧的中山路華南銀行對面火雞肉飯店旁,店外以簡約的綠植佈置,櫃檯側小小的招牌 logo 不太顯眼,主要是米白帆布上有印製店名。
檸檬百香千層(單片)
最近能吃到千層蛋糕的店越來越多,Chúwa 當天現場提供三種口味,我們選了比較清爽、酸甜的檸檬百香口味,以綿密度和口感層次來說還蠻過癮,最好吃的部分就是百香檸檬霜,類似於卡士達醬和果醬的混合體但口感更絲滑,輕盈滑過蛋糕體讓整體奶香氣和口感扎實度更為突顯,以技巧和精緻度來說每一層的奶油很均勻,也不膩甜,尾端的蛋皮呈現自然的乾軟狀態,每層蛋皮延展地很薄,唯獨性價比表現比較不可愛(普通片狀蛋糕大小 $150)。
珍珠奶茶口味 - 舒芙蕾厚鬆餅
整頓下午茶讓我最五味雜陳(?)、一言難盡的就是這盤舒芙蕾,可能也是我拍攝過這麼多食物照片裡面「災情最嚴重」的一盤餐點,絕對不是我故意惡整店家,也不是擺盤失利,而是原本堆疊好,完美淋上珍珠和奶泡的舒芙蕾鬆餅竟然在端上桌後,任何人都還沒觸碰到盤子前(上桌三秒內),應聲如土石流般坍塌,除了奶油雪人安然無恙,其他無一倖免(圖中呈現的是勉強拯救後的樣子),留下我們完全傻眼看著眼前慘案。更傻眼的是服務人員一聲不響、一句不講轉身就回到吧台,原本以為她是回去要拿什麼工具幫我們重新擺放,但完全沒有,好吧,那我自己來。可能是最近讀了「我在世上最困難的行業中,打造事業」,特別注意餐飲業服務和危機處理等細節,所以會覺得很錯愕,但以 Chúwa 的價位來說,真的覺得服務的品質和態度可以再進步。
言歸正傳,外表醜歸醜(我也不想它這麼醜但地心引力太優秀也沒辦法),這舒芙蕾的口味還是很值得稱讚的,除了珍珠的口感普普(Q 勁略缺,像在家用電鍋煮的),其他包括奶茶霜、黑糖漿和舒芙蕾本身的味道都不錯,鬆餅澎軟鬆綿,一份共有三塊,厚度跟甜甜圈差不多,吃著溫暖甜蜜。舒芙蕾也有水果口味(更多照片參閱店家社群網頁)。
微氣泡冰美式
除了上面分享的兩份甜點,我們還點了兩杯咖啡和一杯奶茶,這杯冰美式使用「氣泡水」的概念沖泡,所以喝起來就像是氣泡水版的黑咖啡,如果平常就喝不慣氣泡水的話不太建議點(如果真的不小心點了卻不習慣口感味道,可以打包回去冰箱冰一陣子,再喝就會比較「恢復正常」,氣泡感消失)。因為多了微氣泡的新鮮口感,反倒沒那麼注意咖啡的酸苦程度,感覺上是咖啡香氣厚度偏淡但還算順口的口味。
冰拿鐵
上面冰美式忘了提,很喜歡 Chúwa 選用的這組冰咖啡杯,高筒雙層玻璃設計看上去不管是光澤或飲品的顏色都很有質感。冰拿鐵的話是奶泡和牛奶上下包夾濃縮咖啡,奶味偏厚,沒完全拌勻前幾乎不覺得在喝咖啡,整體口感算是中規中矩,可能當天氣溫比較暖,所以覺得冰拿鐵喝著還蠻舒服。
愛爾蘭奶茶
前面兩杯都選了冰咖啡,奶茶就請店家做溫的,冬日午後還是別讓胃太冷(因為是跟家人,所以三杯都喝到)。愛爾蘭奶茶跟一般奶茶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愛爾蘭果露的風味,具體有點難形容是什麼味道,稍微偏向舞鶴紅茶(跟常喝到的錫蘭紅、阿薩姆紅差比較多)再多一點焦糖感。溫愛爾蘭奶茶使用的茶壺和杯具、木盤都很精緻,奶泡的細密度和口感相對綿滑的奶茶也搭調,雖然乍喝第一口時味蕾可能有點不適應(畢竟跟台式、日式、英式等奶茶口味很不同),但喝上幾口漸漸就順了,愛爾蘭奶茶不像港式泰式奶茶那麼甜,更適合早午茶時光搭配甜品飲用。
*無服務費、開水自取*
甜點飲料冰箱:結帳台旁邊的冰箱裡還有草莓杯杯和水果杯杯(第二層),其他的沒有特別去研究,應該是酒類和氣泡水。
司康(Scone)
司康我沒有點,結帳時看到擺放在櫃台上還蠻好看,拍攝下來。有些東西就是吃過一次超級好吃的之後,不太敢到其他地方再點,怕失望,不過這個司康外型飽滿,色澤剛好,口感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吧台上方的黑板有手繪一些招牌甜點、咖啡及飲品選項,整體風格算是兼容了優雅質感,但又不會很高冷,帶著一點柔軟溫暖的可愛元素,不過因為店空間不算特別大,位子的擺放設計使得聊天的聲音會有點互相干擾(又或者是當天的客人聊天比較大聲),剛去的時候還好,後來人多了以後覺得有點吵。
千層蛋糕的切片或八寸蛋糕口味、價位表:
說真的以這個價位呢 ... 貍x路的四片組合划算多了(四片千層$370,好吃程度也差不多),當然還要考慮到場地和服務,以及食材。但畢竟這個價位已經直逼台南的超人氣千層旗艦店深藍咖啡,以 Chúwa 的位置和名氣來說還是覺得稍微偏高了一些。
【吃吧魚子。台南麻豆】
清新綠意風甜品咖啡 Chúwa Cafe 柚城鬧街上的千層蛋糕小店
Follow IG:Kyywritings
寄信給我:juliaelaineyang@gmail.com
© blink.com.tw
1 則回應
2019-12-17 13:43 #1
回覆了本文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