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KKBOX 的鐵粉…這一天…我看到了他的極限,也這再次見識網通內容產業裡,跨國大型企業難以抗衡的霸主地位。
KKBOX作為台灣最早的正版音樂串流服務平台,號稱擁有最豐富的正版華語音樂,也一直努力開拓著亞洲不同國家的市場,相比於如今線上諸多音樂串流平台,他是最早實現真正盈利的平台,這些輝煌的過去都值得獲頒一個台灣之光的匾額。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音樂串流平台壓境,無論是Spotify 或是Apple Misic,都讓KKBOX的成長在競爭對壓力之下,逐漸放緩。尤其在KKBOX不斷開拓市場的早期努力下,除了背後因為有日本知名企業KDDI的協助下,KKBOX幾乎並未真正在海外市場有里程碑式地成功。(香港市場KKBOX也花了不少經歷耕耘,但一直未傳捷報)
不過就在去年中,KKBOX在策略上下了一手好棋,提出KK Prime概念,將KKBOX, KKTV 及 KKTIX等服務綑綁在一起,意圖透過綑綁策略在訂閱內容產業裡殺出重圍。
然而也就在去年底,全球最大的影音串流平台YouTube 壓境,在台灣推出YouTube Music 及YouTube Premiums。同樣是綑綁策略,Y牌的服務雖欠缺演唱會及展覽的票務服務,但有著更為龐大的影音服務,其輻射到整個Google生態系的可能。
(圖片擷取自網路)
雙方的對壘還有很多可以探討的部分,以下我們先以一位用戶的角度切入純音樂串流平台的比拼。
作為用戶有幾項最基本的需求是我們都會考量的:
• UI/UX
• 音質
• 推薦系統
• 搜尋功能
• 曲庫
• 價格
• 其他附加服務
1. UI/UX
使者者介面其實是相當主觀的,但在主觀之餘,用戶其實還是能很清楚的感受到企業是否足夠用心。
兩者在設計上走了完全不同的方向,KKBOX在介面上提供了滿滿的音樂資訊,包含:演唱會資訊及音樂頭條功能,並且KKBOX提供各種樣式的主題,讓用戶可以自由搭配(雖然筆者主觀認為還是原始介面最舒服)。
YouTube Music 則是簡約的黑色系,介面簡潔到一開始讓從習慣KKBOX的筆者很不習慣,不過隨著使用時間的拉長後,反而開始慢慢習慣這種簡約的美感。畢竟作為一位單純聽音樂的用戶來說,最常見的需求還是在播放清單、搜尋等基礎功能而已。
而這些在YouTube Music 裡操作的更為直觀。尤其是「再聽一次」直接羅列出最近最常聽的一些歌曲,相當直覺。
小結:追求音樂動態的K較佳,追求簡約者Y較好。
2. 音質
相信真的發燒友看到音樂串流平台談音質都不少浮出:是在哈囉?
不過多數用戶並非發燒友,還是希望在有限的選擇下,找到一個較好的音樂體驗。(溫馨提示:音質的感受與音檔規格、連結方式、終端設備都有很大的關係。)
KKBOX 目前提供極高音質的服務,音樂規格為320kbs,而YouTube Music 則是256kbs。所以KKBOX的音質應該較佳。據筆者所知,在目前各大音樂串流平台中,也是KKBOX 的音質最佳。不過KKBOX 也是在最近才推出320kbs的服務,不難想像未來各大平台應該也會跟上。
小結:KKBOX 的音質最佳,不過也要注意用戶的聽音樂模式(如果是用藍芽連結一般雜牌耳機,這個考量可能可以跳過)。
3. 推薦系統
現在音樂作品推層出新的很快,尤其在串流時代,長尾效應的可能下,很多好歌可能並非知名歌手的作品,而用戶也很有可能會應不認識歌手而錯過。(音樂串流是否有利於長尾效應,其實還有不少討論與爭議中)
用戶常仰賴推薦系統來拓展音樂庫,根據筆者自身經驗。KKBOX 感覺是將熱門歌曲中筆者常聽的那些歌手篩選出來。而Youtuber Music 確實在AI這個領域走得很前面,總能找到真正曲風合適的推薦歌曲。不過YouTube Music 推薦到後來會變成一個loop不斷重複。
小結:YouTube Music 推薦系統較佳,但是推薦歌曲有限。
4. 搜尋功能
另一個用戶最為注重的功能之一。
對此用戶能很輕鬆的感受到YouTube Music 的強大,就像使用Google 一樣,即便用語焉不詳,但圍繞在歌曲的關鍵字,都能幫助你找到歌曲。
KKBOX 的搜尋功能其實也不差,而且兩者都支援聽歌辨歌的功能,其實在使用上都不差。
小結:兩者都很棒,不過有時用戶可能會需要Y牌的強大搜尋引擎,來找一些記憶深處的歌。
5. 曲庫
曾經KKBOX 被譽為最大華語曲庫,但在YouTube 面前,這個稱號顯然不攻自破…尤其現代人常追求的cover或是Live都是KKBOX 的短版,即便近兩年KKBOX 已經很努力蒐集國內外知名的cover。
另外,如果你是華語音樂的喜愛者,近年來不少中國選秀節目的音樂及抖音神曲一定多少有幾首歌成功吸引你的耳朵,而這些音樂幾乎無法在KKBOX 上面找到…
更別提,如果你所喜歡的音樂較為小眾,或是熱愛西洋音樂,YouTube 鐵定能給你更多選擇。
小結:Y牌大勝。
6. 價格
由於雙方現都積極推動綑綁組合,這使得我們難以客觀的分析誰得價格較為優惠。
但是YouTube 如同其他知名串流平台一樣,有家庭方案,還是六個人一組的,這必然使得人均單價有顯著的下降。
如果你又剛好是安卓用戶,人均價格一個月不到60元,能享受YouTube 完整生態的服務,可說是相當優惠。
小結:如果你不是邊緣人,Y牌價格顯著低於K牌。
7. 附加功能
由於本篇文章的分析仍先局限在音樂串流服務,因此超出音樂串流的附加功能不列入討論。
• KKBOX 動態歌詞
熱愛唱歌或是喜歡研究歌詞的用戶,KKBOX 的動態歌詞絕對是一項龐大的優勢。雖然YouTube Music 也在往這方面努力,但就現階段而言,KKBOX 大勝。
• YouTube 一鍵切換MV
想要趁空檔看MV的用戶,YouTube 是目前所有音樂串流平台中最能滿足你的。
小結:附加功能見人見志,不過KKBOX 的動態歌詞功能確實提高不少用戶的轉換成本。
綜上七點,不難發現YouTube Music 確實來勢洶洶,作為八年的KKBOX 忠實用戶,也只能跳槽了。
下篇,我們將深度剖析KKBOX 與YouTube 的綑綁策略,並納入生態系的角度,讓大家從生活中看見策略。
如果你對這系列「新經濟策略」有興趣,請不要錯過歐~
另外,如果你對外商工作經驗與自助旅行感興趣,也歡迎關注我的帳號~
讓我們在下篇文章見。
Ps這個版上鮮少討論科技新品與商業模式策略,不確定大家是否有興趣?
如果你喜歡的話,請不要吝於給我鼓勵。如果你對新經濟有興趣,也歡迎私訊一起討論。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