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讀私校的我對於未來的出路很迷惘。
透過一次與校友的對話,我知道市場要什麼,而我該如何調整心態,為將來做準備。
這篇文撰寫於大二,那年我做了許多的改變與嘗試,回顧當天的談話仍覺得許多內容與觀念非常受用,因此想要特別分享出來。
本篇文適合給對職涯規劃有疑問的大學生,而我將整場午後的談話,整理成三大重點。
大二時因為課程需要得上網蒐集未來就業的資訊,所以針對感興趣的工作做了一些調查,不搜尋還好,一搜尋下去發現自己的專業能力在就業市場裡過於籠統,沒有什麼突出的「硬能力」(Hard Skills)。而轉眼間大二也快結束了,這一年忙於社團、創業與活動中,其實能力上沒什麼突破性的進展,讓我有些慌張。
一次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一位目前在 IBM 擔任主管職的校友,和他闡明了我對未來的疑惑後,他邀請我若有到台北可以約吃頓飯,因此便促成這一次的對談。
在開始之前,有一個觀念非常重要:公司找找人,便是申請者有一個東西吸引到他,而那一個東西可能是語言能力、國際經驗、技術能力等。
所以在撰寫履歷時我們可以利用各種 track record(紀錄)來佐證自己的能力,告訴別人你很特別,因為那也等於過去你的作品通過了某些審核標準,比如參加了ATCC競賽獲得成績,項目拿到多少政府的補助、有多少使用者,如果是投設計的可以附上產品集、寫程式的可以附上程式碼,讓閱覽者可以知道你的撰寫邏輯。
而在撰寫時也要非常清楚整份履歷是想呈現哪些特質,想要留給他人什麼樣的印象(且建議特質不要過多,頁數也一頁即可)。學長建議了一個方式,便是在開始前可以先列出三四樣專長或特點,而之後所提及的每個經歷都與特質相互呼應,便於讓他人對你的能力有所記憶。學長也要我不要過度輕忽自己的語言專長和過去的經驗優勢,要我好好善用現有的東西。
再來是履歷的視覺化。每一年 IBM 的 HR 部門得看過上千份履歷,因此除了內文措詞與結果得量化外,若能在設計上花些巧思或許就能從眾多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在這邊學長秀給我看許多他印象深刻的實習生履歷,而這些設計都有一個共通點:「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學長也推薦可以透過 Pinterest 找尋靈感,當然不見得每個職缺都需要在設計上搞太多花樣,但如果今天是要去申請奧美,可能就要在設計上多展現創意與巧思。
除此之外,最近也發現有越來越多企業要求申請者得錄自我介紹影片,我好奇這一道程序背後的目的是什麼。學長回答每個部門所要看的東西都不一樣,一開始最基本的就是想看申請者除了CV外是否也是 presentable。如果是要應徵設計者,那面試官可能就是想看申請者是否能把故事講好,講的有感染力。
Side note:
學長說去應徵工作,老闆要找的是員工不是找老闆,所以 leadership 就不是一個需要在履歷上特別凸顯的重點。
全文請見:https://bettywutalk.com/ibm-careertips/
如今這位主管跳槽到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而我也成為他的 CRM Salesforce 顧問助理!
而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下回見!:)
🧠 寫好文部落格:https://bettywutalk.com/
🔍 矽谷獨角獸學院 IG :bettywu.unicorn 🦄
💎 分享生產力、好康資源的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ettywutalk
✍🏼 Medium:https://medium.com/bettywu-unicorn
🙋🏻♀️ 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in/thebettywu/
© blink.com.tw
3 則回應
匿名
2020-05-21 02:09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5-27 23:11 #2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5-28 00:24 #3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