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Stephen 游弘宇
經歷:SAT.Knowledge 創辦人/CEO、前 YOTTA 線上學習平台 CEO
創業這條路,看起來很夢幻,很酷很帥氣。但是,它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在創業之前,一定要先釐清好自己的目標。究竟你是想要賺大錢,體驗成為老闆的感覺?還是,你是有理想、願景的人,希望透過創業來改變這個世界?兩種人都可以叫做創業,只是第一種人我們更精確的說法是生意人,而不是後者所謂的創業家。兩種人沒有優劣勝敗,差別僅僅在於目的不同罷了。
其實在大學時期,Stephen 也曾經迷惘過自己的未來,不知道前進的方向。然而,在一次的機緣巧合下,在製作專案的過程中受到 LINE 的啟發,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是想在公司當職員,做好份內的工作就好。抑或是毅然決然踏上網路創業這條路,不斷的去挑戰各種困難,解決各種難題。而後,在參加商業競賽的過程中,得到非常多的成就感,讓他更加確定自己要走上網路創業這條路。
「不斷的問自己為甚麼,才能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方向」
Stephen 提到,他之所以會走上創業這條路,是因為他喜歡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喜歡創業過程中源源不斷的成就感。那究竟是什麼不斷的推動我們完成自己的目標呢?是想改變社會中的問題?是想享受創業家的光環?是享受從零到一的過程?只有不斷的釐清自己,才不會在充滿挑戰的生活中迷失自己,也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多次創業失敗,留下的只有一個個寶貴的經驗」
Stephen 的第一次創業,就挑選非常困難的雙邊平台作為主題,他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創立一個 swap 物品交換平台。然而從未創業過的他面對許多未曾想像過的問題。身為學生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一間很小很小的新創,50 萬的資金,卻只夠 4~5 人公司一個半月的營業開銷。而如何完整的將產品製作出來也是 Stephen 過去在商院讀書時未曾了解的,而開發一個 APP,要如何與工程師溝通,達到你想要的效果?更別提 APP 會遇到的手機規格不同的問題,市面上有這麼多不同的手機,沒有資金的情況下,你要怎麼找到所有規格的手機,一一檢測程式的 BUG ?這些因素,再加上合夥人理念的不同,現實很快的就將理想給擊垮,第一次的創業也就以失敗告終。
「你認為的痛點,或許並不是真正有需求的痛點」
Stephen 跟我們提到他的第二次創業,由於他身邊有許多在演藝圈打滾的朋友們,聽他們分享他們的故事,Stephen 發現過去從未有人做過演藝人員媒合平台,因此他克服上次創業失敗的問題,成功的將產品上市,然而,上市後卻面臨更大的挑戰。由於平台的宣傳推廣、顧客體驗、持續跌代等都必須耗費非常多的資源,而平台的 TA 客群是演藝人員,但是名氣不大的演藝人員確實是很需要平台的媒合功能,他們卻沒有多餘的金錢花費在這樣的平台上,而大藝人能夠付出金錢支持平台,但他們卻並不需要平台的媒合功能,因此最終的結果是,平台擁有非常多的會員數,但營業額卻無法撐起整間公司。而這次 Stephen 的檢討是,應該先做出最小可行性產品 MVP 後直接投入市場測試自己的產品及商業模式究竟能否成功,而不是直接投入資源做出成品,才發現產品無法在市場上生存。
經歷了前面兩次的創業後,Stephen 在失敗中學到寶貴的經驗,因此,他這次在準備好後毅然決然投入他的第三次創業。他提到「市場是最好也是最嚴厲的導師」,因此這次他很快的就將線上學習平台 YOTTA 的初期產品投放到市場,透過顧客的回饋、意見,以及後臺的數據分析後快速的迭代、驗證 YOTTA 的商業模式,在最初的時候取得還不錯的成績。
而這時 Stephen 遇到他過去沒有遇過的問題。由於隨著使用人數的增加,產品規模化的演進,YOTTA 團隊勢必也得跟著擴張、成長。然而,只有待過 4~5 人小團隊的 Stephen 從未接觸、管理過中型團隊的經驗。此時,組織結構就成為了公司組成的首要關鍵,Stephen 要學習如何從一個草創期的創辦人,轉變成管理階層的身分。他提到:「創辦人要學會將自己平時的工作交給員工,自己該做的是只有自己能做到的事」。而這次他成功的做出產品,驗證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但他同時也面對他創業過程遇到最大的失敗。他沒有具體的描述事情的經過,他只淡淡的跟我們說:「有些東西沒有用白紙黑字寫下,就會有一定的風險」,最終他也因為這個原因離開 YOTTA,並開啟他的第四次創業 SAT. Knowledge。
最後 Stephen 跟我們分享了,他認為創業者在做的事!
這次非常高興能夠與 XChange 合作舉辦線上職涯分享會,也非常感謝 Stephen 的分享,可以追蹤政大創聯會以及 XChange 的粉絲專頁,以免錯過更多更精采的活動喔!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