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曹凱閔 KM
經歷:MAYO Human Capital 客戶經理、曾任 17 直播產品經理、曾任 JANDI 台灣區負責人、6 年跨國網路新創公司經驗
曹凱閔認為:「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也沒關係」。在求學階段,由於對於大學本科沒有興趣,因此,他決定藉由研究所兩年的時間,大量閱讀書籍,作為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之前的緩衝期。他認為隨波逐流也未必是壞事,你必須不斷嘗試,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
在進入新創公司實習後,他發現工作內容與想像中不同,但他樂觀以對,既然與想像不同就勇於嘗試做不一樣的事情吧!作為一個打雜型實習生,他保持開放的態度,不只是做別人指派的工作,而是轉換自己的思維以及位置,去了解新創公司的營運。他認為,不要把自己視為螺絲釘,不要被動期待別人引領你跨領域,而是要自己先跨出去。
在經歷總公司撤資,必須自負盈虧成為台灣區負責人,到幫助台灣區公司步上軌道之後,曹凱閔反問自己留在這裡是否能夠持續向上成長?最後他決定走出不一樣的路,他盤點過去沒做過的事情,並找到相關企業補足該能力。在轉職的過程中,他認為不應該去想自己不足什麼,而是該回頭檢視過往的經歷如何造就自己的獨特。他也坦言,選擇任何一家公司等於是在定位自己的過程,但也不用看得非常絕對,只是你做選擇的過程就是在定位你自己的價值。最後,他從自己擅長的領域,跨界成為不同領域的佼佼者,走出差異化的道路。然而,在這當中唯一不變的,是他對客戶的用心,不論是何種產業,他都是視客戶為企業的核心,這也正是他能順利轉職成為 17 直播產品經理的原因,因為他懂消費者的需求。
所謂客戶成功不只是要銷售、客服或挖掘潛在商機,更是要即時掌握客戶使用數據、提供客戶建議並建立與客戶深厚關係。曹凱閔認為要做到客戶成功,必須要想辦法將行銷帶入客服,他認為過往行銷急著要跟客戶創造連結,然而客服卻想著要切斷連結,這也是他跨領域後才會知道的事。因此,你必須同理與理解客戶、了解客戶的需求和不滿、走進客戶的日常,以此定位公司的價值,並且透過了解客戶的故事,放上社群擴展知名度,一起與有榮焉,讓客戶關係不只是交易關係,而是讓客戶變成品牌推廣、口碑行銷的媒介。
你可能會問:「沒錢怎麼做行銷?」曹凱閔坦言,新創公司確實沒有充裕的預算去做行銷,因此,他透過網路自學如何操作關鍵字去做內容行銷,並以一天一篇文章的形式,至今累積了超過 500 篇的文章。他認為不要只是停留在知識層面的學習,而是該實際動手去操作看看。此外,曹凱閔也提供了一個方法論:「同心圓關鍵字」讓我們能實際在行銷上操作。他以 JANDI 為例,同心圓由內而外分別是:小眾市場、生產力與企業管理、溝通工作與辦公室,以及競爭對手。列出同心圓之後,則要思考該如何將外圍的客戶往內拉,曹凱閔認為必須一步一步慢慢進行,例如他刻意將辦公室溝通與企業生產力牽扯在一起,等他們認知到這些的重要性之後,再去強調企業即時通訊的重要,因此,能夠操作的範圍就擴大了,舉凡面試、遠距工作皆能寫進內容行銷的文章當中。至於,為什麼要特別寫到競爭對手呢?曹凱閔提到:「因為大眾通常習慣從已知去了解未知」,因此,可以藉此透過比較凸顯自己的優勢。
曹凱閔再最後提到,在新創公司面試新人或自己最害怕的事:「個人的成長停滯、安於現狀」。新創公司想看見的是你如何藉由過去的經歷培養自己,以及你自發性地做出哪些努力,他們想招募的是有能力且願意和公司一起成長的人。除此之外,他也提及,他並不是善於參與社群的人,但是他認為參加社群活動並不是追逐潮流,而是藉此了解產業走得有多快、參考別人的意見和做法,並見證自身的渺小。
這次非常高興能夠與 XChange 合作舉辦線上職涯分享會,也非常感謝曹凱閔的分享,可以追蹤政大創聯會以及 XChange 的粉絲專頁,以免錯過更多更精采的活動喔!
© blin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