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在職場上打滾多年、對於通訊禮儀已經很熟悉的職場熟手,今年畢業的新鮮人,可能寄發email的經驗屈指可數,甚至寄信的抬頭還保留著N年前自己取的綽號,也還沒準備好將電子信箱作為求職的通訊方式。
要是我們對電子郵件往來禮儀完全陌生,可能會造成求職期間不利的影響,畢竟無論是人力銀行通知、投遞履歷、聯繫未來雇主,我們最主要的收發訊息方式,都會是透過 #電子郵件。電子郵件和一般通訊軟體的使用方式和目的不同,溝通對象也有差異,電子郵件的內容,通常會更具目的性,甚至可以建立「數位第一印象」。
畢業季到了,近期收到許多應屆生、在學生的電子郵件,我觀察到許多信件往來上的小細節,是還能再多多改善的。很多人用心寫了履歷,但可能技術上有失誤,或因為第一印象失分,導致收件者不願意邀請面試,這些小地方可能和求職者的本質好壞無關,卻是他人評估合作與否的重要關鍵。
最常見的資訊缺漏是「附件」和「聯絡方式」。
履歷、作品集基本上是以附件方式,夾帶在email中。如果沒有把握能夠每一次都記得附件,請在開始撰寫每一封信件前, #優先把附件附上。或者使用會提醒「附件缺失」的信箱,例如outlook,或善用gmail信件收回功能。
HR可能一天收到非常多、非常多信件,如果沒能在第一時間就附上履歷,HR也不一定會回信提醒,所以,你的履歷可能從來都沒有交到雇主手上...
聯絡方式的缺漏,可能會導致雇主無法第一時間聯繫你,甚至錯過面試機會。大部分公司在邀約求職者面試時,都會以電話通知為主,電子信件將作為面試資訊的補充。
如果新鮮人本身沒有檢查電子信箱的習慣、或求職期間沒有打開信件通知的話,很可能就與理想工作失之交臂。最保險的方式,就是每天都打開信箱檢查(包含垃圾信件夾),也要多留意陌生的未接來電。
收到一封沒有內文、僅夾帶履歷的電子郵件,容易讓收件者搞不清楚求職者的來意。尤其是履歷沒有任何客製化內容,也沒有附上cover letter,會給人一種「寄件人沒有意願爭取機會」的第一印象。
信件內容也許不必長篇大論,簡短的自我介紹、在哪裏看到這個工作機會、以及對這個機會感興趣的理由,都會是很基本的內容。
除了沒有內文,有時候收到「指鹿為馬」的信件,也讓人替求職者捏把冷汗。明明我們是A公司,卻在信件中說想爭取B公司的職位,這種可能比沒有內文還要尷尬...
這邊指的並不是提供錯誤的作品集內容(這是另外一個議題),而是「方式」。最常見的作品集提供方式為pdf檔案,並作為附件夾帶於信件中。這樣的方式很安全,基本上只要不忘記附件,也很難出錯。
不過除了pdf檔案外, 雲端連結、線上網址 、 個人網站 也是三種常見的方式。
⚠ 雲端連結:請確認雲端連結是否已打開共用權限,雲端資料夾的路徑安排是否合乎邏輯?雇主在進入連結時,能不能馬上找到你想要他看的作品?如果資料夾的編排紊亂,無法第一時間看到重點,可能會使雇主或HR失去耐心。
⚠ 線上網址:請確認你的作品集畫面保持簡潔,網站上沒有會發出聲音、彈跳的廣告視窗,也沒有與作品集無關的訊息。這是確保使用者的注意力都在作品集上,也不會因為打開連結,而看到一些尷尬的聯播網廣告。
⚠ 個人網站:個人網站通常比較少為了JD客製化,因此建議在信件中補充,你會希望雇主/HR特別留意哪個頁面的作品。
只要是提供連結,都別忘了再三檢查「超連結有沒有設定正確」。
人力銀行和職缺平台,通常都有屬於自己的投遞管道,甚至公司也可以在粉絲團發布職缺,也有些工作是透過專業的LINE群組互相流通的。
未來工作的媒合方式只會越來越多,但是「申請工作的正式感」並不會因為管道而有差異,無論是使用LINE、電話或者messenger詢問工作,都要保持接觸禮儀,也別忘了每一次互動,都是在為自己奠定印象值。
-
伴隨新鮮人一次次投遞履歷、增加經驗值,應該會慢慢發現——一份好的履歷還要搭配細節掌控,才有 #完成度。這陣子在閱讀新鮮人履歷時,發現偶爾看到一兩封合宜的信件,總覺得如獲至寶。
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嗎?歡迎留言、或按愛心鼓勵我,謝謝 :)
© blink.com.tw
4 則回應
匿名
2020-07-05 18:23 #1
鼓勵了作者
0
匿名
2020-07-06 14:12 #2
鼓勵了作者
0
2020-08-17 16:04 #3
小幫手提醒:【Blink職涯教室】針對求職,人資其實這麼想 裡面有提到這篇文章喔!!
0
匿名
2020-08-17 16:07 #4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