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這一次的面試,儘管沒有錄取,但學到了很多。以下若有批評,看看就好。其餘,只怪自己沒有準備好。〕
把面試官稱為A,主要問了我履歷上兩個學校課程裡執行的專案。
「 鮮血結論1:屬於非常仔細的面試,仔細到專案裡面各個詳細的數字,還會去考慮兩個數字的真實性。請準備好每個經驗有意義的數字結果! 」
專案一
學校課程期末作業。分析大陸電商平台數據(10萬筆交易數據),利用RFM模型分析,與其他的回歸模型。最後,提出平台優化建議。
Q1:“RFM是什麼?”
我:(省略介紹RFM)利用RFM,依照客戶購買頻率,金額、最近一次購買時間,去區分出客戶種類,可以找出最重要的客戶,該挽留的客戶,還有該拋棄的客戶群體…等,比如找到重要發展客戶,依照其特性去發促銷的廣告。
Q2:“這個專案有分析出什麼特別的東西嗎?”
我:“女性組群消費者人數大於男性,但我們發現男生的客單價比較高”。除此之外,我們利用Logic Regression來分析消費者資料跟購買資料的關聯。像是退貨的部分,比如跟哪一個地區、性別、會員等級、消費品類之間的關係...等舉例。
Q3:數字是多少?男生消費金額跟女生消費金額是多少?某某某退貨率是多少?
我:回答了一個比例男女比大概是2:5。其他,我舉了一些示意的數字。他很認真地琢磨我給出的數字後覺得很奇怪,我立馬跟他說,這只是舉例而已。詳細數據我忘了。
A回:你應該要記得啊…。
我:這是一個月前的其中一個期末報告,所以我忘了哈哈哈哈(當時心想挫屎,這只是我一個期末報告,你突然問我裡面的數字?但確實是自己準備不週全)
「 鮮血結論2:準備好每一個過往經歷,自己是如何優秀!遇到數字人時,拿出站得住腳的證據! 」
專案二
華為榮耀手機新上市。每組有5萬RMB的廣告預算。投放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小組從製作圖片、影片廣告,到設定人群投放,通過AB測試和問卷的方式不斷優化廣告,以提升轉化率。最終,完成的訂單金額超過 100萬 RMB。
A:抖音?我回了是大陸的TikTok,但他又發出疑問的聲音。
Q1:有什麼特別的嗎?
我:我們的CPC低於行業水平(意思是我們的成績比業界的好)。
Q2:真的嗎?你說你們做得比專業人士還好?(怎麼可能的語氣)
我:對…因為我們學生比較投入在廣告創意製作跟投放,比較能隨時調整創意跟定向範圍。
A: (持續懷疑)
我:至少我們老師是這麼說(結束後想到,應該是要回覆對啊,人家企業就是這麼說的…,舉出業界的實際數字)
我:除了主打功能的廣告外,也針對特別節日設計廣告,其中一個例子是,在母親節,我們依照產品的屬性(年輕潮流),針對年輕人投放說:讓媽媽的照片在朋友圈勝出…等適合中高年齡的手機特點(手機輕、螢幕大、照相錄影清晰),希望小孩能買手機送給媽媽(手機價位在台幣一萬元初)。
A覺得我說的很不合理,問說為什麼手機產品是針對年輕人的,卻最後要送給媽媽?這部分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不懂,還是我們邏輯有問題?
「 鮮血結論3:以戰養戰,永遠不知道你會遇到哪種面試官! 」
簡報的過程中,A會一直拋問題出來,比如說為什麼要這樣?你的邏輯是?那按照這樣…不是應該…? 前面在人群分析時,被抓到措辭錯誤,立馬認錯(慘),我永遠都會記得……(有點丟臉就不說了)
除此之外,我將蝦皮說成是賣價格較低的電商,立刻感到螢幕對面的殺氣,我立馬改說法,改說成CP值高的電商。但A也同樣不滿意,說道:「CP值高的,就是便宜的東西」我也就只能認同了……但站在大眾觀感,我不覺得我有什麼說錯啊?!
我將我個人在使用與寵物相關頁面時對UX (User Experience)的建議列了出來,比如說Call To Action的優化;狗零食的熱門排行,卻沒有出現在寵物的品類搜尋的頁面裡?
A問:這些跟主題(提身黏性)有關嗎?
我:只是覺得改善這些也能提升黏度,而且這應該是整體的。
在蝦蝦果園的基礎上,提出是不是可以有養狗的選項?
參考大陸電商京東,讓買家能註冊寵物的資料,寵物建檔?第一,可以客製化的推薦商品。第二,可以提升用戶的參與度(遊戲化戰略層的意義)建立情感連結,強化關係,增加用戶打開APP次數與停留時間,達到提高黏性的目標。
根據定向的受眾,前期找KOL引流至蝦皮自身平台內,舉辦幼幼寵物競賽,保證短時間的用戶黏性,同時導購,最後,累積有關幼寵的原生內容UGC,下圖為引流至其內部的落地頁設想。
在第一章時,提到了很多蝦皮UX不友善的部分。第二章提出蝦蝦農園,層級更是高,雖然做為一個暑期實習的提案,可能有點超過了,但問出來這一句,這與我想像的蝦皮的文化不太符合吧?
我怎麼會知道可不可以做呢?儘管不行,原因也該是因為短期實習受限,不太適合。不需要用這種傳統產業的回覆吧?
就像是說:「你要去符合體制,而不是體制為你而改!」
這是從一間自詡為快節奏的電商公司員工說出來的話?更何況這是我額外做的提案,沒有固定範圍。他給的回答雖然很現實,但是令我傻眼。
・總結・
正面:很感謝A,學到很多,發現自己很多缺點,比如自己在邏輯上應該要更謹慎的推敲,數據的運用背後的查證,以及自身履歷上故事的細節該更瞭若指掌。
反面:二面結束後,過了14天也沒有收到感謝信,在最後幾天我寄了三次信去問,連罐頭回信也沒有。最後一天甚至直接打電話去問,還有私訊粉絲團,最終才收到感謝信,雖然面試完知道自己不會上,但遲遲沒有收到拒信真的很不受尊重。HR頁面上的”Feel free to contact” 也真是滿滿的諷刺……
感謝看到這裡的你!
以上經驗,大家就參考看看囉!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8 則回應
匿名
2020-07-03 00:39 #1
謝謝分享~~我也想進蝦皮
0
匿名
2020-07-03 00:45 #2
鼓勵了作者
0
2020-07-03 13:34 #3
🚀🚀🚀🚀🚀
0
2020-07-21 16:58 #4
寫的超棒der~我是1111人力銀行”面試經驗談”的小編,我們這個專區主要是希望能夠協助求職者,能夠更順利的找到工作。不知您的這篇文章,可否以『原文原PO,並註明原文作者及出處連結』的方式轉載於我們的面試經驗談網站,並轉發於FB粉絲團?
面試經驗談網站 : https://www.1111.com.tw/1000w/fanshome/discuss.asp?cat=fans
FB : https://www.facebook.com/2190387997871860/
1
匿名
2020-07-27 15:14 #5
鼓勵了作者
0
2020-07-31 17:41 #6
您好,我是1111人力銀行【面試經驗談】的小編,已經上稿囉,謝謝您。
https://www.1111.com.tw/1000w/fanshome/discussTopic.asp?cat=FANS&id=233339
0
2020-08-17 16:05 #7
小幫手提醒:【Blink職涯教室】針對求職,人資其實這麼想 裡面有提到這篇文章喔!!
0
匿名
2020-08-17 16:08 #8
鼓勵了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