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隔離了,整整240小時與世隔離,聽著鄰居早起的腳步聲,我還因為前晚的失眠賴床;看著窗外的陽光,想像如此適合慢跑的天氣我卻出不了門;期待已久的駕訓班路駕以及健身房預約也只能取消。
十月二十四號與確診者的最後一次接觸(當時確診者沒有任何不舒服症狀,也不知他已經被感染),十月二十五確診者開始發燒(因為週日,家庭醫生不能看診),而我知會公司後還是照常上下班。
十月二十六日,確診者與家庭醫生說明狀況後正式被列為疑似新狀感染者,也從那刻起,我開始了為期240小時的隔離。
從周日得知自己有可能成為無症狀患者的當下,我非常懼怕與任何人的接觸,每五分鐘消毒我使用過的桌面與電腦,每兩個小時測量我的體溫,N95的口罩一刻也不敢摘下,腦子伴隨著嗡嗡聲,一片空白。
週二我提前做了檢測,檢測並沒有像朋友口中描述得如此驚悚,檢測過後要等24小時到48小時才會有結果。
除了非常擔憂確診者的狀況以外,我也非常害怕面對事實,如果檢測出來是陽性,自我隔離後接觸的每個人,餐廳的服務人員,火車上身旁的陌生乘客,好心載我一程的朋友,都會因為我而被感染,家中有老幼者更是因為我的關係暴露在危險裡。
恐慌,在做完檢測後的48個小時等待期無情的折磨我。
於是,我決定讓自己分心。
除了發表文章以外,我一直想要學習剪輯影片,可惜的是在繁雜的日常生活中,無數個藉口與無數個在沙發上與影集相伴的夜晚,我始終沒有開始。
在網上爬文後,下載了幾個試用軟體,便開始了剪輯影片的自我學習之路。
在做完檢測後的48小時,我的結果出來了: 陰性!!
帶著雀躍的心情,知會公司便恢復工作;一個小時後,確診者來電告知我正常的程序是要繼續隔離,要隔離滿10天後才能做檢測,檢測為陰性才能重回工作崗位。
那消失的嗡嗡聲隨著腦子一片空白又重新植入我的體內,無助地望著同事,恐懼再次降落,危機居然還沒有解除。
我失落的從公司回到住家,這一段路途突然變得很漫長,看著夕陽,路上結伴的行人,依依不捨關上家門。
接下來的便是通知相關衛生部門的無數電話,每個電話都在online中,耐著性子等著接線人員。
一覺醒來,隔離的第120個小時,繼續倒數第二次檢測的時間,繼續練習著剪輯影片,撰寫著上周發表的文章,在創作的時間裡,時間過得很快,街道上行人的嘈雜聲也變成了背景聲,我不再如此在意自由受限的感覺。
隔離的第168小時,我發表了第一支影片在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15QOfGxpqXI),我明白可能的自不量力,但是就像某有名氣的youtuber說的,即使只有300多個觀看次數,也代表有300個人在某處看著你的作品。
凡事都有起步,都有因為不熟識而犯錯的機會,就像我的第一篇在Blink的文章,在電腦前等了一個小時後,我告訴自己,18個瀏覽人數已經很不錯了,代表除了我以外的17個人瀏覽了一個陌生人寫的文章,沒想到隔天睡起有2500多人觀看我的文章,越寫越有心得,每周一篇更新成為我很重要的精神支柱。
2020年摧毀了很多人的人生,不論是在精神上、健康上、工作上等,有很多人受到波及。
生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的我真的只是幸運而已,在老天爺這麼仁慈的對待下,如果再不積極地追求我所嚮往的人生,真的無顏20歲的我。
年輕的我們,總是無所懼怕的展現自我的與眾不同,缺乏的只有資源與經驗。
不再年輕的我們,在N次對生活的困境屈服後,對夢想,這缺乏保障的兩個字只有逃避。
發表影片後,我可以很自豪的對20歲的我說:我終究還是放手一搏了,等待的時間有點久,但總要能吃飽才能朝夢想慢慢前進。
希望這篇文章能提供大家一點點的勇氣,找到心之所向並且試試看,你真的不會因此少一塊肉。
我的影片連結 : 確診還是隔離? https://youtu.be/15QOfGxpqXI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訂閱喔
PS 第二次檢測結果也是陰性 😊
和我一樣和確診者有密切接觸的人,以下是SOP
第一步:通知家庭醫生,請他安排檢測 (如果等待時間很長,可以先找私人診所安排檢測)
第二步:通知工作地點,開始自我居家隔離(在瑞士,隔離時間可以要求帶薪離職)
第三步:實在預約不到檢測,可以在家自我隔離14天,14天後沒有症狀者可以返回正常生活。
第四:如果你本身是確診者,自我隔離21天後症狀消失後便可返回工作,或是在第14天做檢測,如檢測為陰性便可提早結束隔離。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1 則回應
2020-11-20 15:53 #1
回覆了本文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