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產業的界線模糊,跨領域的應用增加,現在跨產業、跨領域的工作,已不再像過往遙不可及,再加上,線上課程、線上學習、資訊流通,只要有心,很多專業知識,都還是可以透過自修的獲得與加強。
其實人資也已經有心理準備,面對不是相關背景的人的應徵申請,也因此,在面試過程中,也越來越多人被問到「你不是相關背景/你不是本科系,怎麼會想申請這個職缺?為什麼對這份工作有興趣?」
1. 單純好奇怎麼會有這樣的契機?是什麼吸引了你轉換跑道?(例如:你原本的專業明明很有前景、很有發展性,怎麼會突然想不開?)
2. 擔心,是不是亂投、海投,不清楚這份工作確切在幹嘛?
3. 是不是尚未想清楚自己的的未來方向?所以各個領域產業都投投看?
4. 透過這問題,觀察你更多的人格特質,畢竟跨領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5. 針對這新的產業、領域、知識,做了哪些準備了?
6. 看不出來你跟我們公司有什麼關聯,你的經驗你的背景,都不像是我們的員工類型
基於以上的這幾個心態,
第一步:分享你的契機點
這麼多領域、這麼多專業類型,為什麼你會針對這個領域有興趣呢?
這部分可以簡單帶到你的故事,可以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發現,或是突然一個發現、一個身邊的人的故事、一個自己遇到的經驗等。
例如:
對行銷有興趣,可能是社團過程中,發現一個好的文案貼文,可以吸引這麼多人的閱覽;
對特定產業有興趣,可能是因為曾經遇到一個前輩,分享了過往精彩的經驗,在某個講座聽到一個人的分享,發現這個產業的有趣地方等;
第二步:針對這專業做功課
契機點,只是一個開始,但不代表,你就會篤定跨領域,或是開始一個新專業的養成,所以這時候建議,可以再多分享一點,你有沒有延伸做功課,可能查看書籍、聽講座等方式,透過別人的經驗,了解這一個專業,確認是真的有興趣。
第三步:驗證,這就是你未來想走的領域
面對這樣的新領域,你如何自我學習,即使沒有這樣的背景,但還是有一樣的能力與特質。
例如,讀了哪些書?上了哪些課程?自己嘗試做了哪些作品?完成了哪些分析報告?甚至有哪些打工或是接案的經驗?寫了相關的文章分析?
有興趣是一回事,但若你要把它付諸成你的工作、職涯方向,你需要說服對方,你是真的有熱情,而非一時覺得很帥、很有趣,而一頭熱而已,畢竟若是這樣,很容易就職不到1個月,就會出現「這工作跟我想像的不一樣」而想離職。
建議延伸閱讀:5個步驟,讓你打造自己所愛的領域和專業
第四步:結合這一份工作、這一家公司
其實有這問題,也間接表示,人資可能不知道,為什麼你會想要申請我們公司,可能是背景的連結性不強,專業只是一個最指標的代表。
所以建議可以在回答時,提到這個新專業與這一家公司、這一份工作的結合。
例如你對行銷有興趣,也開始嘗試自己經營粉絲頁、Instagram 帳號,有些想法,而知道這一家公司,經營方向、對社群的專業很符合自己過去的一些經驗,所以更確認自己想要應徵這一份工作。
透過這樣的方式,也是告訴對方,你對你的新領域是有做功課的,所以才會知道,在這個領域中,貴公司的產業角色與優勢。
建議延伸閱讀:#常被問的問題 為什麼對這職缺有興趣?為什麼想加入我們公司?
第五步:簡單分享你的規劃
可以分享你期待在這個新領域、新產業中的職涯規劃。
這邊建議,僅限在他們公司內工作的規劃,不要提到要跳槽或是要去進修等,除非你面試的是新創或是外商,對這樣的職涯選擇比較開放,建議延伸閱讀:#常被問的問題 3/5年後的你,會是如何?你有怎樣的職涯規劃呢?
為什麼建議大家可以簡單分享你在這個領域/產業的規劃,是因為,當你有認真思考,你才有機會拉長思考,你在這個領域/產業的職涯樣子,也代表你是認真看待這個跨領域的專業,而不是常識一下,就想要回到原本的專業中。
(但若是面對實習,或是一些新創外商正職工作,基本上還是蠻開放的,可以說你就是在找方向、嘗試新領域等,只是這部分就很看產業與領域,有些很能接受,有些很感冒,這部分建議可以觀察其企業文化氛圍進一步決定。)
1. 覺得帥、覺得酷、覺得會賺很多錢:
這些回答本身沒有太大問題,只是因為面對你是一個沒有相關背景,所以已經沒有相關專業背景下,你的回答又只能是一些簡單的形容詞,代表你沒有做好功課,更驗證人資懷疑你是否只是海投、沒有想清楚為什麼要來申請這份工作。
2. 我同學推薦這份工作、看我同學做這樣的工作做得很好
同學推薦可以是個契機,但重點是,你又累積了什麼?對這個專業領域了解到什麼呢?
3. 我原本的專業沒有前景
這也可以是個契機,但只能說明你為什麼離開原本的專業,但還是不知道為什麼你為什麼選擇我們這個領域這個產業?
加上抱怨的口吻,人資們通常都會比較擔心,怕未來,你會不會也抱怨這一個領域、這一個產業沒前景?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轉換跑道時,尚未累積相關經驗是很正常的,但還是有機會,認真幫自己跟這個專業領域扯上邊:
履歷上:職缺旁括號標注相關的工作內容
有時候不是真的完全沒有相關經驗,而是沒有那麼直覺,例如,有些小公司的行政人員,可能平常要幫忙設計社群貼文、要美編,這時候建議可以在履歷經驗中的職缺名旁邊,括號,寫出跟這個新專業/新領域/新產業相關的關鍵字。
提醒對方人資,雖然你過往的職缺,沒有直接是行銷職,但是你其實都做過行銷會做到的一些工作,避免對方人資,看完你的職缺名,發現都沒有契合的,就直接刷掉你的履歷。
履歷上:加上上過的課程、習得的技能
有相關的技能與專業知識,就有機會讓人資在停下來看一下,是不是有機會跟這工作契合。
申請信件與自傳:寫出對新領域/專業的契機點與自學經驗
履歷上只能制式的寫出發生過的事件,但是申請信件與自傳,可以讓你補充,相關動機、過程等,所以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用一些經驗與故事,打動對方,拉近跟對方的距離。
應徵信件:加上自己的作品集
沒有相關的經驗,可以直接秀出你的技能,用作品集表現出,你的準備與專業,例如想要應徵PM專案管理,你可以分享你過去的旅程管理或是學校報告的進度管理方式,或是面對新產業,可以透過線上一些資料,自己整理分析一份報告,表現出你已經準備好的知識背景。
---
沒有相關背景、不是相關科系,但還是有很多資源,有機會去突破,加上現在跨領域的人才盛行,反而在你的跨領域經驗中,敘述得當、融會的好,反而是在企業中很搶手的人才!
(圖片連結)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