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在看《你真的不需要這麼忙》時,發現跟之前創作者聖誕趴討論的內容有關,也似乎在提醒我:應該要把自己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分類。
每次看到待辦清單,總是有些東西明明覺得很重要(例如架網站),但因為是個大工程,忍不住一直把它往後延,而其他相較沒那麼重要的新任務進來時都擺在它的前面,只因為比較簡單,我可以快速的完成,並在待辦事項上打勾,獲得短暫的滿足。這本書講到「待辦清單」會轉移注意力,而「優先清單」則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覺得我不能再繼續欺騙自己了😂
裡面談到脫離瞎忙的4個步驟:
1.發掘:發掘個人目標和優先事項,創造自己的「北極星」來指引方向。
2.釐清:篩選出對目標、優先事項影響最大的計畫和任務。
3.精簡:利用量身定做精簡的生產力系統,能幫助擁有事半功倍的生活。
4.和諧:放棄追求均衡並將生活重心轉移至自己的目標與夢想上,來達成和諧的生活。
由於找出自己的北極星是最為重要的,所以可以問問自己幾個問題,以下為舉例:
Q:為何要經營自媒體?
A:除了把所學內化並輸出,也喜歡與人分享、交流。
Q:未來要前往何處?
A:希望不受地域限制能邊工作邊旅行,並繼續分享所學。
Q:你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A:#熱情 #學習 #創新 #有趣
有些人認為什麼都要做且都要做到好,就像忙碌的陀螺在原地亂轉,只有打破這種「均衡」,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向後才能重新掌握命運。
我們雖無法獲得更多時間,但能做的是改變自己分配專注力、時間與精力的心態,這三種資源是消耗性的,且要同心協力才能在我們的生活中產生最大的影響力,所以將生活重心放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不執著每件事都要做到,學會「取捨」和體會「錯過的快樂」。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釐清什麼是屬於與不屬於優先事項本身就是件困難的事,感覺每件事都挺重要的,要怎麼排出先後次序才好呢?當我們平等對待每件事就代表優先事項並不存在,因為所有事情都會擠在一起。
我們是否曾停下來問問自己這些事真的有必要完成嗎?真的很重要嗎?還是只是盲目的趕完待辦清單上的任務?我們為了增加效率,忙著工作,反而使自己喘不過氣,也沒有空問自己最關鍵的問題。
釐清哪些是重要事項的問題:
1.是否與你的北極星有關?
2.這件事是否為完成自我目標的關鍵?
3.這件事非你不可嗎?可以委託他人完成嗎?
4.這件事能幫助你成長嗎?讓你感到滿足嗎?
5.這任務是真的必須執行的嗎?是否掉進完美主義的陷阱?
完成越多工作不等於具有生產力,要能專心處理最重要的事物才是重點,用優先排序的方式來處理任務,能幫助我們明白此刻該做什麼(緊急升級型),以長期來看做什麼事情較為有利(栽培自我型)以及哪些事情應該重新評估是否該做(有空再做型),至於這份清單把非重要也不緊急的任務給刪掉了。
我們可以利用任務拆解,把重要的大型任務分成小任務,以及利用習慣來讓大腦處理重要的事情,一旦習慣建立後,不必過度思考就能自動自發的行為,並制定計畫。
而一個好的計畫應包含3個R
▪️記錄(record)
▪️獎勵(reward)
▪️重回正軌(redirect)
將成長軌跡記錄下來就能進行評估是否有進步,所以可以準備習慣養成追蹤本,像我從今年10月開始記錄了我的睡眠時間,為了解決我晚睡的問題。
制定計畫的另一個重點要確保會適時獎勵自己,獎勵是養成規律習慣的關鍵步驟(就跟訓練動物一樣),我跟自己先約定好一到五要達成早睡早起的目標,獎勵則是週末可以隨意自己幾點睡(畢竟一開始要每天達成這件事有難度),一旦習慣養成就不再需要鼓勵了,而這些小小的勝利最終都會累積成大大的成就。
《你真的不需要這麼忙》這本書,在這2020的年底幫助我列出一個個事項,並思考自己的優先清單,不想再讓明年的自己瞎忙了!!
原文:https://www.instagram.com/p/CJD86o_n1Tw/
--------
想知道職涯必備技能或職涯故事歡迎追蹤歪逆女子Eva的Blink帳號@gogoalgood
或是到IG可以看到更多內容👉 gogoalgood
將會看到職涯相關一系列圖文學習心法
© 摩佩科技。專屬學生的行動幫手
1 則回應
匿名
2021-01-08 18:59 #1
鼓勵了作者
0